十五时期绿化美化建设工作总结
“十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朝阳区绿化美化工作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机制创新”,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08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首批“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光荣称号。2008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为全面完成计划任务,进一步促进朝阳区绿化美化事业向前发展,现将近五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五”期间绿化美化建设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主要指标: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目前完成情况: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
根据当前朝阳区绿化美化的发展情况,截至2008年底“十五”计划完成时,朝阳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能够比预期40%的目标超过3个百分点,但城市人均公共绿地只能达到13平方米,不能完成15平方米的目标。主要原因:
(一)城区人口增加较快,如 1999年底,朝阳区统计人口为140万人,到2003年底就达220万人。
(二)规划绿地拆迁量大,拆迁进展慢,部分项目没能如期实施。目前,我区存在大量的代征公共绿地,由于拆迁和建设资金不到位,无法实现绿化。
(三)公共绿地概念较为严格。根据市园林局关于园林绿化的指标解释规定,公共绿地只包括公园、街头绿地、居住区花园及国家已征地的城市片林,因此公共绿地范围过于狭隘。对于像四惠桥区、十八里店桥区及四方桥区等面积都在17万平方米左右的集中大绿地,都只能作为道路绿地的一部分,而无法计入公共绿地中,而这些绿地与公共绿地都在发挥着同样的生态效益,因此由于指标过于严格,虽然我区每年都新增大量绿地,但无法计入公共绿地范围内,因此造成人均公共绿地增长缓慢。建议市园林主管部门修改公共绿地指标解释,将万米以上集中大绿地(包括桥区绿地及宽度在5米以上的道路绿地)全部纳入到公共绿地范围中。
因此,在城市绿化覆盖率超额完成的同时,人均公共绿地并未达到预期完成指标。
二、“十五”期间主要取得的成绩和任务完成情况:
(一)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区域形象全面提升
以隔离地区、五河十路为重点,农村绿化建设全面推进。高标准完成绿化隔离地区59.7平方公里绿化任务,形成了四个超万亩绿色板块,绿化隔离效果进一步显现。完成了五河十路1.1平方公里建设任务,形成道路、水系绿荫环抱的绿色通道景观。太阳宫公园、将府花园等一批亮点工程,朝来足球活动中心、东坝观光果园、金盏郁金香花园等一批绿色产业项目相继建立,来广营来春园、南磨房紫南家园等旧村改造和农民新村绿化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提升了环境质量,推动了农村城市化进程。朝阳区连续四年被评为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先进区”。
以城市现代化建设为契机,城区绿化美化再添新亮点。完成了二环、三环、四环路等40多条城市主干道路的绿化改造。建成以园林景观为主的亮丽街道130多条,精品小区近100个,万米以上大绿地12处,小绿地近200块。全区已有18个街道被评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街道办事处,557个单位庭院被评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东四环路新迎宾线景观建设、三环路、朝阳北路、西坝河南路等一批重点道路,采用公园绿化手法,突出景观效果,形成了花园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