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测体系,率先在示范园区、示范点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实现良种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标准化,条件成熟后,逐步向生产基地辐射发展。发展“订单农业”,搞好产销衔接。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培训,推动标准入户,创立产地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3、市场信息服务工程。加强市场体系和信息服务设施建设是提高优势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1)由政府投资扶持在北川重镇三营和固原市区新建农副产品批发中心专业市场,再通过地方发展、拓宽引资等形式组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地批发市场。
(2)积极引导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经纪人开发外地市场,把区内市场与区外市场联系起来,使本地品牌占领外地市场。
(3)投资建立县级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优势产区建立信息网点,与中国农业信息网站联网,提高农产品信息服务水平。
4、质量监控工程。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努力提高本区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增强竞争力的关键。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动植物病、虫害防疫、防治体系,提高防制和预测预报能力。
(2)投入硬件设施,建立和完善农(畜)产品、农(畜)产品投入品、环境质量、药物残留监督检测机构,提高检测水平和服务能力。
(3)认真执行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5、农业产业化工程。产业化经营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积极培育、扶持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采取“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走“小农户、大基地”和“小规模、大产业”的路子,加快我区产业化进程。
(2)把壮大龙头、打造品牌、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优势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作为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产业化经营的重点,通过龙头的带动,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产品和优势区域。
(3)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发展规范合理、契约化的利益关系,建立“企业诚信、农户守信”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机制,规避市场风险。
(4)大力发展优势产区的合作经济组织,如肉牛养殖、马铃薯产销、蔬菜产销合作社等,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