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截止年底。其中乡镇党委16个农村党总支11个、农村党支部280个。全县共有党员10535名其中农民党员7166名、女党员1410名、少数民族党员19名。
二、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一是党员数量偏少、增幅不大。党员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缓慢。农民党员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20%与全国、全省乃至全市的平均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从调研乡镇来看,全县发展党员总量一直偏少。全县党员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3.01%。新寨镇农民党员占全镇农业人口比例为2.85%而会川镇比例更低,仅占2.11%同时,从全县来看,年11月以后,每年发展党员的增幅不大,年11月-年11月16年间共发展党员1565名,年均不足100名,仅98名,年11月-年11月,10年共发展党员1700名,年均170名,年至年底6年共发展党员1286名,年均214名。三个时期平均发展党员增幅为72名、44名。
二是党员结构不合理。从两个乡镇看。55岁以上的老党员658名。占农村党员的70.7%女党员仅占12.7%调研中,占农民党员的41.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134名。会川镇55岁以上党员比例超过45%村14个,占25个村的56%梁家坡村高达57.1%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党员超过85%村4个,棉柳坪村高达97.0%新城村、大庄村女党员甚至达不到6%这说明当前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仍然存在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女党员偏少的问题,导致出现农村党员队伍和领导班子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据调查,会川镇目前在任的党支部书记中,连续任职10年以上的14名,其中20年以上达50%新寨镇连续任职10年以上的13名,占68.4%个别村甚至在35岁以下的党员中按14确定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初步人选的比例也达不到
三是老党员作用发挥存在弱化”问题。有658名是55岁以上老党员。占67.8%大多数村支部书记反映,调研乡镇农村党员中。其中文革期间或文革以前入党的446名。这一部分老党员自身能力素质普遍偏低,不仅难以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自己还需别人扶持;有的以自身年老体弱为由,不愿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个别老党员自感年龄偏大,不重视理论学习,对政治不大关心,思想观念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理想信念淡化。据新寨镇田家岔村支部书记反映,年因修路、讨论党员有关事宜要召开党员会议,全村应到会党员33名,下发通知后除6名党员外出外,仅仅到会16名,没办法表决,对一些老党员我支委委员骑摩托全部接了一遍,还有3名没有到会,再不要说他参加正常的三会一课”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
四是农村青年入党的政治热情存在淡化”问题。人们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不少农民政治意识淡薄。共发展农民入党积极分子152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青年农民要求入党的热情不够高。以会川镇、新寨镇为例。35岁以下80名,高中以上26名,其中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9名。通过入户调查,大部分群众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致富光荣,不是党员光荣,致使一部分年龄轻、学历高的农村能人产生了入党不入党、挣钱不影响”错误思想,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调查时,有的村党支部书记反映,目前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多数是村上瞄准“苗子”后进行引导和动员才写入党申请书的
二)原因分析
主观方面:
一是个别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重视不够。对发展党员工作认识不足。措施不当,个别党支部重业务、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