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县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民生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村社会管理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通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公共资源向农村基层延伸和集约利用,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村居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增强社会自治功能,激发和调动农村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有利于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各乡镇政府特别是民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努力构建城乡社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精神。新的农村社会发展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通过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农村居民的社区化服务和管理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把农村建设成为“村民自治、管理有序、保障全面、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基层社会生活共同体,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发挥党在农村社区建设中总揽全局的作用;政府履行好组织协调、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物质保障等职能。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服务农村居民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群众主体、共建共享。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外来人员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合力。充分发挥农村居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整合农村人才、资金、物质、技术等资源。
3.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根据不同的发展基础、地域条件、乡风民情。从城乡一体化程度高的地区到城乡差距大的地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和管理工作。从中心村、全面小康村到一般行政村。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建设水平。
三)目标任务
根据我县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总体要求。年围绕“抓发展、重建设、上档次、创特色”发展方向。依靠政府、社会和村民自身等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按照“梯次推进、以点带面、辐射延伸、逐步提高”工作思路。村委会的地域范围内。引入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对村委会进行社区化服务和管理,逐步提高农村服务水平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着力在建设”上用功夫,力争在新型”上有创新,树立大社区、大服务的理念,以实现社区建设和民政工作的整体推进,成功创建“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社区”等6乡镇要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各创建1个农村示范社区6个乡镇要在各创建1个农村示范社区的基础上,力争到2012年使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全覆盖。要总结经验,继续推进村民自治示范乡镇的创建工作,年内创建村民自治示范乡镇4个创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单位6个全县农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