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意义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紧紧围绕面向市场、优化品种、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开发思路,草食畜牧业是县的传统产业。全县上下把草畜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以林缘乡村为重点,坚持小群体、大规模,大力发展设施规模养殖,培育形成了一批养殖专业户、专业场和专业村,全县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18%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服务落后,畜牧业发展仍处在低层次、低水平阶段,发展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产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还十分突出,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怀着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真挚感情,坚持把“农户贷款、职工担保”扶持发展草食畜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中心任务,作为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际行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解决“贷款难、难贷款”问题,精心把这一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实施好、发展好,努力促进全县畜牧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二、指导思想
紧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以发展肉牛养殖为重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采取农户贷款、职工担保、扶贫及财政支农资金贴息的方式,大力扶持发展养殖专业户、专业村、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片带,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形成品种优良化、饲养科学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运作市场化的肉牛产业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
三、目标任务
年6月底前完成任务的50%10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县上统一检查验收,力争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10万头,人均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真正把肉牛产业培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主导产业。
四、运作程序
农户贷款、职工担保”就是由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为农村养牛户发放的国家干部职工为其提供信誉担保的由扶贫及财政支农资金给予贴息和风险补偿的贷款。贷款应按以下程序规范运作:
1全县所有财政全额供给的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都可作为信誉担保人。不以存折、现金或实物做抵押。每人为农村养牛户信誉担保贷款1万元;职工仅以个人信誉担保为农户提供贷款。
2坚持“谁贷款、谁还款”原则。农户贷款期限为2年。期还清。按年结算。
3农户贷款、职工担保”贷款利率。上浮最高不得超过10%农户贷款贴息由县扶贫、财政部门共同筹集。原则上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核定的基准利率执行。
4农户贷款须由农户本人提交贷款申请。村委会加注意见。推荐给金融承贷单位审查相关条件和手续,乡镇政府初审确定后。最终确定贷款农户。
5贷款农户审查确定后。由乡镇政府负责签订《农户与职工担保贷款协议》县农牧部门监证并备案。
6县扶贫、财政部门与金融部门签订《农户贷款、职工担保贴息协议》
7为了方便贷款户和担保人。贷款农户审查、手续办理、贷款资金发放等工作一律实行限时办结。不得随意改变贷款用途或变相套取贷款,不得借故拖延;担保贷款必须用于肉牛养殖。否则除收回贷款资金外,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8农户还款实行分期分次偿还或到期一次偿还。贷款到期后。乡镇政府协助。职工为贷款户担保的贷款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