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城镇道路、供水、供气、供热、垃圾和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国道、省道移动通信覆盖水平。提高信息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积极推进新区、白银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点城市发展热电联产。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扩大农村通信覆盖面。
十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其他中央专项资金要加大对的投入力度。统筹考虑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中央投资补助。将部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项目国债转贷资金逐步转为拨款。中央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以及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基层政权等公益性建设项目。
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
十五)加大祁连山冰川和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启动实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继续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科学实施人工增雨雪,加快推进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加强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逐步恢复和增强水源涵养能力。逐步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农牧民转为生态管护人员,加快缓冲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建设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区。
十六)加快、黑河、疏勒河流域综合治理。启动实施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项目。保护天然湿地。加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大力推进流域重点治理工程。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巩固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果。强化水资源管理,优化用水结构,采取高效节水、适度调水等综合手段恢复月牙泉和西湖湿地生态功能。积极实施三大内陆河流域盐碱化及沙化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河西走廊北部风沙区防沙治沙工作,建设防风固沙大型综合防护林体系。大力推广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经验,合理配置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立“以电控水、以水定地”水权制度,支持建设以河西地区为重点的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加强流域生态恢复技术体系的研发和推广。
十七)实施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恢复与保护。进一步加大退牧还草、牧区水利、暖棚养殖、饲草料基地、草原鼠害防治和游牧民定居等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力度。研究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恢复水源涵养功能。支持白龙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启动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加强湿地保护。
十八)推进黄土高原地区和山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稳步实施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坡改梯和小流域坝系工程。继续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统筹规划,积极建设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以及渭河、泾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项目。加大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防治力度。加快推进“两江一水”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
十九)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推进城市垃圾等固体废物和医疗垃圾等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等重点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着力解决重点流域水污染、矿区环境污染、城市大气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等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支持力度。加快实施水污染防治工程。研究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
五、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十)大力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