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劳动力培训资源整合,建设新型农民培训学校
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30.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1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来自于农业。农民的生产方式、经营活动、科学技术的运用能力决定着家庭收入的增减。随着流域治理的深入开展,“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以水布局经济社会的发展”,节水节地保护生态的现实,迫切需要农民转变传统生产方式,以技术和素质来促进收入增长。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农民素质转型成为了核心。为此,结合新农村试点建设,近三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农民培训、提高素质放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全面规划,总体部署。但在具体实践中因体制问题,针对农民的培训资源渠道分散,部门分割,多头实施,整体推进效果不佳。为使农民培训形成合力,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县上下形成共识,一定要走整合农民培训资源,创新农民培训办法,建立农民培训新体系的路子,务求实效。
一是加强对资源整合的领导。县上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民培训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培训资源整合工作,并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在高层次决策中研究农民培训资源整合问题。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掌握了解各部门、各行业农民培训资源情况,形成等一手调查资料,提出整合资源的指导意见,并通过学习、观摩、个别谈话等方式,统一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思想,提高认识,从面有效推进资源整合工作。
二是制订培训资源整合的办法。县上在摸清各项农民培训资源的情况后,分类疏理,统一安排,制订了《县农民及劳动力技能培训项目整合实施意见》。主要整合的农民培训资源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农业创业培训、扶贫开发中用于科技扶贫和劳务技能培训、农业综合开发中用于科技培训,再就业培训,以及本级财政安排的农民培训等方面的项目。
整合遵循的原则是: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投其资、各记其功,形成“各做一道菜,共拼一桌席”的机制。在资金的使用中,管培分离,专户、专帐、专人管理,按资金原渠道管理要求进行报帐,并建立项目实施的申报、批准、公示制度,加强资金使用前审核、使用中监控、使用后检查,跟踪问效,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三是建设县级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为使整合的各项涉农培训资源有效发挥作用,县委、政府决定搭建统一的平台,建设县级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学校依托县农广校、县职业中学,实行校校联合,教学力量、实习基地、教学设施等资源共享共用,同时根据办学培训特色和要求,又各自相对独立,分别管理,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建成了以劳动力输转为目标的技能培训,以农民科技知识增强为目标的科普培训,以造就农村创业带头人为目标的科技骨干及农民技术员培训,以服务三农为目标的乡村干部及专业人员培训等四大培训体系。目前,县上共为新型农民培训学校投资99.2万元,建成多媒体教室2个,学员食堂1个,学员宿舍8间,并配置全套床、桌、被、褥、洗等生活设施;购置图书5000册,设立图书室1个。
四是创新开发新型培训资源。在整合项目培训资源,新建农民培训学校的基础上,县上立足实际,着眼于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开发新的培训资源。实施了编一份《新农村资讯》报刊,建一个手机短信平台,开一部农技咨询电话,办一期《科技服务苑》电视栏目,设一处科技超市,配一台科技直通车,出一套系列科技光盘,组织一支科技赶大集服务队伍等“八个一”农民培训活动。《新农村资讯》每月刊出三期,免费发放全县5.8万农户,主要登载农民需要的产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