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发挥我乡特强沙尘暴应急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及各职能组作用,组织包村干部和农技服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在迅速摸清受灾情况的基础上,紧急行动,认真研究,周密部署抗灾救灾工作。要充分发挥群众在抗灾救灾中的主体作用,指导群众落实生产恢复自救措施,力争将风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要严格落实抗灾救灾工作责任制,根据不同村社、农户受灾程度,区别对待,分层包干,分类指导,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帮助和指导群众开展生产恢复自救,确保抗灾救灾工作有序开展。
二要不断强化优质服务。要积极争取农口部门以及财政、民政、供销、金融部门在技术指导、物资供应、扶贫救济、信贷支持等方面的救助政策,全力帮助受灾村社、受灾群众度过难关。要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及时了解受灾农户在生产恢复自救中遇到的困难,协调解决具体问题。要进一步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大农贷资金投放力度,积极主动为灾民提供贷款援助。要积极争取上级救灾资金,及时将救灾款物发放到受灾农户。要深入开展“抗灾害、献爱心”活动,动员乡属机关单位干部职工捐款捐物、奉献爱心,鼓励和帮助群众开展生产恢复自救。
三要真情做好群众工作。要带着深厚的感情,耐心细致地做好农民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指导群众因地制宜开展抗灾救灾,使受灾群众坚定信心、科学有序的开展生产自救。要进一步理顺群众情绪,及时妥善解决抗灾救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防止因自然灾害引发的矛盾纠纷,全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继续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引导群众科学管理设施农业,特别在沙尘暴天气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昼夜巡逻制度,对沿路沿线设置的标牌、电杆、电线以及火种、火苗进行全面排查,一旦发现隐患,迅速排除隐患,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四要全力做好日光温室和大田作物的科学补救。对日光温室棚膜小面积破损的,要及时进行修补;对破损严重的,要立即更换新膜,并加固压膜线,以防再次发生风灾后造成损失;对受损的草帘和棉被要及时更换和修补,缓冲间受损的,要及时关闭或堵塞温室门口,并对缓冲间进行修补;棚内作物受损严重的,要立即间作速生叶菜。对受灾的大田作物,要坚持“保、补、改”三结合的原则,对受灾不重、不需改种的地块,要及时采取补膜、追肥等有效措施,保证不再受灾害侵袭,促进作物迅速恢复生长;对受灾严重、恢复无望的地块,要准确判断,对症下药,掌握好技术要领,尽量采用垄膜沟灌栽培,及时购种进行补种重种;需要改种的,合理确定改种作物,确保不留空白,力争做到早茬损失晚茬补。
五要扎实做好畜牧业补救工作。要积极协调供电部门尽快恢复养殖场(小区)受损电力设施,防止火灾、人员触电等次生灾害发生,为饲草加工等机械正常运转提供电力保证;要及时组织群众寻找走失牲畜,对受损圈舍进行排险和加固,由于破损严重一时无法修复且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圈舍要组织群众及时将牲畜撤离,力争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要组织强有力的技术服务力量,动员群众给病弱牲畜进行预防性投药,避免因呼吸道感染造成的死亡;指导养殖户储备足够饲草料,加强畜禽的营养成分,提高抗寒抗病能力;对因圈舍倒塌压伤的牲畜及时进行救治,死亡畜禽进行妥善处理,同时加强环境卫生消毒,防止疫病流行。
六要加强林业补救工作。要按照权属和地段,全面排查辖区内农田防护林、通道绿化、退耕还林等新植林木受灾情况,对风蚀危害严重区域的林木,抢抓时机,全面落实补植补造、修枝、平茬、扶正、补水等措施,切实提高造林成活保存率,巩固植树造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