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品质。
一要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推广不同生态区域的高产栽培模式。主产区建立标准化丰产栽培示范区,围绕优势产业带建设,以、四个主产县为重点,按照品种专用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基地订单化、产品优质化的要求,加强对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害的综合防控,每年建立马铃薯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30万亩,建成示范片带35个、45万亩。二要积极探索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公司化运作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路子。鼓励生产大户、种植能手进行连片开发、连片种植,进一步提高规模效益,提高单产和商品率。三要推广机播机收。通过落实国家农机具补贴项目资金,支持农户和企业购置马铃薯深松、播种和收获等机械,保证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主产区机械化作业率要提高到30%以上。四是争创知名品牌。要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扩大现有品牌市场地位的基础上,加大对生产基地、加工产品无公害、绿色产品认证和监管;加工、营销企业要改进产品包装,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打造特色的市场品牌。
三)加大企业技改创新力度,不断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能力。
一要按照扶强扶大的要求,重点扶持发展万吨以上有规模、有效益、环保型的淀粉加工企业,要积极扶持重点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扩建、技改、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新成果,开发新产品,拓展淀粉加工领域,使全市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量突破16万吨,产品综合指标达到国标一级以上,产品达到国标优级标准。二要积极支持企业建立原料基地,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按照“企业+协会+基地+农户”或“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等有效模式,使企业、协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每年落实马铃薯订单面积20万亩以上。三要积极发展马铃薯精深加工业。认真研究消费市场,提高马铃薯产品附加值上做文章,积极引进和发展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生产线,大力发展马铃薯全粉、变性淀粉以及膨化休闲食品加工业。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马铃薯茎叶茄尼醇等有效成份的提取等方面提前介入,抢占制高点,带动产业优化升级。
四加大市场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市场销售网络。
一要建设专业市场。现有的基础上,集中人、财、物力,重点抓好马铃薯交易市场的规范管理,完善设施,提升功能,将马铃薯市场建成集交易批发、贮藏保鲜、加工包装、信息发布于一体的功能齐全、辐射周边,并在省内较有影响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二要扩大企业收购网点建设。鼓励、动员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在各乡镇马铃薯种植区常年设立收购点。同时,要加大事业单位改革力度,鼓励乡镇农技站依托办公场所,创办交易网点,逐步形成县有专业批发市场、乡有交易网点、种植区有收购点的市场网络。三要扶持和培育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乡镇,要重点支持、引导建立以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各类农民销售中介服务组织,重点培育发展一批从事马铃薯经销的运销公司、专业协会、贩运大户,促进马铃薯的顺畅销售。四要加大市场信息建设力度。加大农业信息工程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网络的作用,并逐步将市场信息网络向乡村,特别是种植和贩运大户、农民专业协会、营销公司延伸,及时准确地提供市场信息,提高农业参与市场和抗衡风险的双重能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组织领导,市上已经成立了马铃薯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马铃薯产业开发的各项工作,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抓好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