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残疾人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充分认识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的重要性。残疾人体育是残疾人事业和全民体育的组成部分,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彰显人权保障和社会文明进步成果的重要平台。参加体育活动是残疾人的重要权利,残疾人康复健身、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发展残疾人体育,有利于促进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展示残疾人体育才华,激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倡导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思想,激励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切实加强对残疾人体育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重视残疾人体育工作,把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评比。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体育法》等有关法规政策,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创造良好条件,保障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权益。
三)强化残联、体育部门的工作职责。各县(区)残联、体育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组织实施《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残疾人体育工作实施方案,管理、指导、协调本地残疾人体育工作,全面完成“十一五”残疾人体育工作目标任务。要健全各级残疾人体育组织,充分发挥残疾人体育协会的作用,加强对基层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指导和帮助,整合社会资源,坚持社会化工作方式,动员引导各类社会团体关心、支持和组织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
四)加强残疾人体育道德作风建设。各县(区)残联要制定完善体育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体育工作和竞赛活动;建立体育工作机制,加强与体育部门的联系,形成工作合力。要教育残疾人体育工作者树立“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密切联系残疾人,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五)建立残疾人体育工作竞争激励机制。要完善奖励和导向机制,适时表彰奖励为残疾人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省内外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以及残疾人运动员和残疾人体育工作者,进一步激励残疾人运动员刻苦训练,争创佳绩,为我市争光。
二、广泛组织动员,全面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
一)大力组织残疾人开展康复健身活动。各县(区)要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总体要求,根据残疾人特点,结合残疾人体育工作实际,推广、配备适合各类残疾人的体育活动器材,开发残疾人健身康复体育项目,活跃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提供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组织残疾人开展经常性的健身活动,不断增强残疾人的身体素质。
二)积极开展院校残疾人体育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残疾学生参加适合其特点的日常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成绩测试要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的特殊情况,尊重、理解残疾学生,体现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武都区聋哑学校要加强体育课教学,开展校园体育活动,提高残疾学生的体育水平。
三)指导和支持各类企事业单位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要动员各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社会和本单位的文化体育设施,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要积极探索基层残疾人体育工作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加强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引导企事业单位逐步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
四)重视农村残疾人体育工作。农村残疾人体育工作是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各县(区)要高度重视,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农村残疾人体育发展计划及措施,积极开发适合农村残疾人特点的群众性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