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6;20工程”、渔业科技“3•10工程”和渔业产业化“双百工程”为载体,推进3大优势主导产品产业规模扩张和效益的提高。
(三)加快示范园区建设。以绿色食品(水产品)生产为核心,以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在全市建成一批三大品种示范园区。建设水产原良种生产园区13处,海参标准化池塘养殖园区9处,岸基工厂化养殖园区7处,贝类、对虾等生态立体养殖以及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园区10处以上,发挥示范园区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全市渔业三大品种健康快速发展。
(四)加大资源养护力度。建设文蛤、缢蛏、青蛤等种质资源保护区,增加文蛤、青蛤、缢蛏、蛤等优质贝类底播品种和数量,力争每年底播优质贝类数量达到5亿单位以上。
(五)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市县(区)项目优先安排三大品种开发,积极争取海域使用金项目、优质鱼项目、平安渔业项目、现代渔业项目、资源修复项目等省级以上海洋与渔业项目落户滨州,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以项目建设促进各项规划目标的实现。
(六)加强质量体系建设。在优势产品生产区内,全面实施绿色食品(水产品)基地、产品双认证制度,大力推行高效、生态、清洁、安全生产模式。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建设,完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检测制度,实行全过程质量监控。
(七)加强优质名牌水产品培育,大力开拓市场。以建设半岛和黄河三角洲地区重要的水产品物流贸易中心为目标,把握优质产品的种质资源、质量标准、工艺流程等关键环节,加快培育文蛤、海参、南美白对虾等高效优质水产品知名品牌。推进集交易、仓储、配送、运输为一体的水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培育市场主体,规范市场运作,增强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组织举办优势品种专业推荐会,鼓励从事优势水产品养殖、加工、销售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展览、展销会,开展名牌产品的宣传等推介活动,提高优势水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八)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重点扶持和充分发挥水产养殖、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建成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搭建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提高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