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培训进村。积极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做大、做强“农业远程教育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开展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
(四)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农民工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以及寻求就业岗位等方面的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手段和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同时,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按照有计划、有教材、有基地、有证书、有岗位的“五有培训模式”,逐步扩大培训规模,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五)积极实施农村中高等实用人才培养。以村组干部、乡村公共事业服务人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业科技示范户、专业农户、农产品营销大户、复转军人以及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为重点,逐步把他们培养成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中高等实用人才。
(六)加强管理和教学辅导。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项目实施、资金管理、考核评估等,提出具体措施和办法,逐步把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各级农业部门要依托各级农广校和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辅导队伍。充分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农民科技书屋的作用,多形式、多途径、经常性开展农业科技下乡进村入户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农广校教师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现场教学辅导、技术咨询、政策服务,把远程教学、现场讲授、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教育培训效果。
五、组织领导
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发挥农业部门和农广校体系优势,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充分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具体措施。各级组织、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和人员,具体组织实施。要把这项工作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大局中去把握,放到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整体工作中去推进,把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技术推广、信息传播有机衔接起来,做到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普及性培训与基础性、系统性培训结合,理论教学与农民增收致富结合,务求取得实效。
要明确责任,加强督导。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支持,把这项工作作为各级各部门年度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确保工作计划到位,管理措施到位。建立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检查考核和绩效评估机制,制定考核评估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认真组织好检查评估工作。建立激励机制,对工作业绩突出和有创新发展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确保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能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