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定点培养等方式,将他们培养成掌握先进文化、技术和信息,能进行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民企业家,参与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来。
(四)培养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工人队伍150万人。从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出发,通过实施“阳光工程”等,大力开展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让走出农村的农民,适应现代城市、城镇文明和工作生活的要求。
(五)培养扎根农村、立志务农的农民骨干队伍200万人。主要是以村为基础、以户为单位,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且扎根农村的青壮年农民,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教育培训,使他们掌握农业基本知识和实用技术,成为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要求的新型农民。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十一五”期间,充分发挥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业已形成的网络体系,有效整合现有各类农村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并完善以各级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为骨干,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专院校、农业职业学校等为补充,集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推广服务和信息传播等多功能于一体,手段先进、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内容丰富、快捷高效的全省农村现代化公共教育培训网络体系。
远教平台建设。在省、市、县(市、区)三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开辟农村教育专栏,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通过拓展“山东泰山网”功能、开通各市“农业远程教育网”、新建具有双向交互功能的农广校卫星远程教育网络县级接收站点和多媒体教室,构建功能强大的数字化远程教育网络平台。
辅导站点建设。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业已形成的网络体系,有效整合现有各类农业农村教育培训资源,建设科学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适应需求、服务农民、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县级教学辅导站点。
辅导队伍建设。制定实施《辅导教师评聘制度》,建立一支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辅导教师队伍。
示范基地建设。依托现有基础条件较好的各类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规范化建设,在全省规范建设100个集培训、试验、示范、推广、服务于一体的设施功能比较齐全的新农村、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二)大力开发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教学资源。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科技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水平、生态环境意识、民主法制意识为重点,科学规划,精心选题,开发制作质量好、数量多,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培训资料。“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开发制作50小时的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类课件,100小时的技术技能类课件,50小时介绍农村政策和经营管理类课件,每年整合更新涉农信息2万条以上。
(三)多形式推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一是发挥远程教育传播优势,推进媒体资源进村。根据农时季节,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卫星网络、报纸、杂志、电话、科技直通车等载体,将科技知识和信息迅速送进千家万户。二是利用农广校体系健全、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有利条件,推进实用技术培训进村。配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按照培训进村、科技入户的要求,切实做到“培训教师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和转化率,增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和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发挥专业培训机构、专业教师的优势,推进农民科技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