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基本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重点做好国有、市属集体企业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和重组改制关闭破产企业需要安置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巩固再就业工作成果,增强就业稳定性;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工作,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开发就业岗位的同时,大力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环境,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强失业调控,将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长期失业人员数量;加快就业法制建设,逐步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
(二)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落实“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充分利用我市个私经济比较发达的优势,在重点解决好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和重组改制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再就业问题的同时,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步骤地统筹城乡就业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探索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三)20*年至20*年,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按照“十一五”规划,新增就业岗位52000个,由于外来工退潮空出就业岗位18000个。每年帮助38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500名;每年帮助10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力争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具体做好三件实事:
1、根据我市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改制企业需要安置的人员的具体情况,按所有制形式、安置办法、年龄结构、再就业现状及现有社会保障情况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型情况进行统筹处理,继续坚持“24小时即时服务”,尽可能使全部有就业愿望的国有、国资控股及市属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由于企业重组改制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职工实现再就业。
2、对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坚持“劳动预备”和“就业准入”制度,对各类大中专毕业生开展适应性训练,挖掘就业潜力,广开就业门路,提供就业岗位,以保证这部分人的充分就业。
3、积极引导和帮助城镇社会闲散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介绍实现就业。
(四)把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调整结构与扩大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在制定涉及全局经济社会政策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在注重提高竞争力的同时,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继续拓展商贸、餐饮、旅游及其他服务性领域的就业渠道,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特点,重点发展社区服务业,尤其是要注重开发适合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清洁、绿化、社区保安、公共设施等公益性岗位,积极发展非正规组织就业,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再就业。
(六)继续发挥我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认真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鼓励和扶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发展,拓宽就业渠道。
(七)加快城镇建设,健全和完善城镇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农村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提高城镇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