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室科队所: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以依法行政、严格把关为己任,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目标,以质监基层网络建设、责任制建设、信息化建设为核心,以质量预警防范为重点,整合监管资源,运用多种手段,边整治边规范,边监督边服务,举全局之力,集全局之智,致力于构建长效动态监管机制,着力提高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业的质量安全水平,确保持证企业不出问题、小作坊少出问题、整个生产加工企业不出大问题,为打造“平安*”、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通过一个月的努力,全面摸清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本状况。
(二)通过一年的努力,基本完成食品企业标准清理工作;完成肉制品等10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启动茶叶等13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基本完成水产品等区域性、行业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整治工作;食品生产质量明显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明显增强、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三)通过三年的努力,完善食品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初步建立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卫生的长效监管机制;食品生产加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生产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自律意识得以确立;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四)不出现新的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不出现被国家、省新闻媒体曝光事件。
三、整治范围和重点
(一)整治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的全部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等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
(二)整治重点。整治的重点产品是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其中,今年整治的重点产品是国办发〔20*〕20号文件确定的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饮料、儿童食品等。整治的重点是水产品、豆制品、糖果、黄酒、酱腌菜等行业,其中水产品行业被列入全省重点整治行业。整治的重点区域是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整治的重点对象是不符合基本准入条件、管理薄弱、质量安全无法保障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治的重点内容是企业没有基本质量控制措施,产品标准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产品质量低劣等问题。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年5月13日前)
1、层层召开会议,传达各级普查整治工作会议及文件精神;
2、建立普查整治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普查整治工作实施意见;
3、协助市政府召开全市性普查整治会议;
4、在各镇、街道设1名专职质监员(食品安全监督员),在下辖管理区、联系片设1名兼职质监员,在每个行政村(社区)设1名质量协管员(此项工作的具体安排另行发文)。
5、举办质监员(食品安全监督员)、村(社区)质量协管员、食品企业检验员业务培训会,讲解普查整治政策和有关业务。
(二)普查建档阶段(20*年5月13日-6月13日)
1、深入各镇、街道进行业务指导,协助镇、街道采取进村入户入企的办法,对辖区内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按照企业数量、质量状况、人员素质、生产设备、证照情况、产品流向、质量保证体系“七清楚”的要求,务求准确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