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违法行为。
5.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认证企业监督检查行动。严格市场准入审查和管理,把好生产许可、强制性认证、注册备案等准入关。进一步加大获证企业的日常巡查力度,督促获证企业持续保持、改进生产必备条件,保证产品质量。
6.计量专项执法行动。加强电子计价秤的生产、销售、修理、使用等环节的监管,查处无证生产、假冒伪劣和计量作弊等违法行为;组织开展加油机计量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查处设置回油管路、附加遥控装置、擅自改变原机线路及加入作弊软件等计量作弊违法行为;以食品等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定量包装日用消费品为重点,加强生产企业的计量监管,积极推动“c”标志确认工作,提高企业计量保障能力。
(四)深化十项服务
1.质量管理服务。引导和鼓励规模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大力开展qc小组活动,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积极在块状产业和品牌企业中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在块状产业中推行《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基本要求》,实施5s管理;树立一批质量管理示范企业。加强质量诚信制度建设,探索将质量诚信要求纳入块状产业企业联盟标准。
2.名牌培育服务。按照名牌培育政策导向,调整完善各级区域和产品名牌培育规划;针对列入规划的块状产业和企业,开展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帮助块状产业和企业夯实创建名牌的基础,按计划完成培育和发展目标。
3.标准提升服务。帮助企业做好申报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创新提升项目的辅导、沟通和协调工作。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信息通报,将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出口企业全部纳入预警信息通报范围。
4.检验检测服务。向企业开放实验室,帮助企业解决在线检测、非标检测等技术难题,提出产品质量改进建议,排查质量安全隐患。技术机构要在产业集聚园区、大型专业市场建立“绿色通道”,向企业提供快捷的检验检测服务。加强块状产业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发挥平台的综合服务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
5.节能减排服务。继续组织开展能源计量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采取一厂一策,进厂入企帮助解决节能降耗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开展企业能源计量和特种设备节能降耗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能源计量数据分析应用、建立完善计量检测管理体系、能源计量器具在线检测、在用锅炉能效测试和节能改造咨询等活动。
6.市场准入服务。针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食品生产许可等市场准入工作,制定工作计划,摸清准入申报企业底数,帮助企业做好申报前期准备工作,加强与准入管理部门的沟通衔接。
7.质量监管服务。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通报制度,发现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和区域性质量问题苗头的,及时告知通报,帮助企业防范、规避和应对质量事故。健全行政执法“轻微违法首查不罚”制度,对于情节轻微且未产生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首次发现以告知整改为主,不予以行政处罚。
8.法制宣传服务。大力开展质量法律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活动。联合有关部门做好《食品安全法》、《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省产品质量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安全知识的宣贯工作。进一步完善12365统一投诉举报机制,直接受理群众的产品质量信息查询、咨询和举报。
9.便民利企服务。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加强产品质量信息公开和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推行“一站式”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工作制度,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
10.清费减负服务。继续实行去年明确的减免收费政策,对原定所有暂停或减免征收的收费项目,再延长一年时间。要清理和减免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五)帮扶百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