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目标
2009年农业总产值增长5%,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912元,增长7%。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5%,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增长10%。新增沼气池1万立方米,推动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由示范村向面上推进,探索农村沼气集中供气模式。完成811排泄物治理工程40家。粮食生产面积6.4万亩,培育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新增龙头企业10家以上,新增绿色无公害食品4个。新增柑桔品质提升工程面积50000亩。畜牧业产值达2.9亿元。
(二)工作重点和措施
1、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积极鼓励工商企业反哺农业,并利用区招商引资小组的优势促进全区农业招商达到5000万元;引进设施、休闲观光农业,重点引进柑桔、生猪深加工项目。,积极争取部、省级农业项目资金。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增长10%以上,力争千万元项目1个,百万元项目5个以上。
2、实现柑桔产业转型升级。按照“控面积、限产量、调结构、重加工、促升级”的思路,用五年时间,实施柑桔“六五”工程,即柑桔面积调减5万亩,示范基地 5万亩,总产值达5亿元,加工柑桔5万吨,出口柑橘 5万吨。一是从做大做强柑桔产业向做精做强柑桔产业方向转变,切实提升发展理念。要跳出柑橘抓柑橘,跳出一产抓二、三产的思路,形成合力,着力破解“卖橘难”。从量质并举向质优、精品方向转变。二是从粗放型生产向高标准园艺化方向转变,不断提升柑桔品质。加强桔园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支持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大量使用有机肥;加强柑桔品种改良, 形成一批适应气候条件和适应消费者口味的优良品种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三疏一改”和商品果生产都要按照国家无公害标准的要求来进行。今年柑桔品质提升工程疏改面积达5万亩,其中高标准示范基地1万亩,实施整村推进和连片疏改。三是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变,努力提升加工品位。引进和试用可以测糖度的加工设备,大力支持现有柑橘加工龙头企业,引进柑橘加工企业,力争在加工能力上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四是从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交易方式转变,着力打响柑桔品牌。加快柑桔加工贸易城建设,大力培育柑桔名牌,打响“椪柑”品牌,拓展柑桔文化功能,支持和倡导“桔花香”、“采摘游”、“桔海游”等休闲观光农业。五是由分散经营模式向规模集约经营模式转变,大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新型的科技农民和顶尖的职业农民,加速土地流转,实行专业合作,建立社会化服务机制。
3、强化粮食生产能力。恢复粮食生产有突破。一是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继续保持现有粮食播种面积和年产量不变;二是扩大旱粮作物,在桔园内套种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提高土地产出率;三是扩大早稻面积,改单季稻种植为双季稻种植,将老桔园垦造成耕地,提高粮食总产量;四是低洼桔地改种粮食,对不适宜种植柑桔的低洼地调整结构,改种水稻种植,积极推广*镇中央方低洼桔园种植粮食的成功经验,使我区不适宜种植柑桔的低洼地尽可能种上粮食(或经济作物);五是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对新增的耕地原则上要求种上粮食。同时积极培肥地力,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
4、加快土地流转。力争土地流转有新突破,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设备和人员,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平台,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加强土地流转服务管理,争取在全区搞几个土地流转示范点,面积在100亩以上。重点在*镇坎底村、杨家源村和中央方村做好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