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坚持区外人才智力引进与区内培养开发相结合的方针。既要以包括柔性等方式大量引进优秀人才,又要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与使用。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着力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
(五)建设与开发重点
1.加强与“五个主导产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我区“工业立区”战略要求人才开发的优先目标是为骨干企业、新兴产业和重点项目引进和培养“科技先导型”人才和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科技攻关和产品的市场拓展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造就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引领我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企业家人才;聚集一批有现代研发能力、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能攻坚克难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吸纳一批能胜任关键岗位的高技能人才。到2*0年,我区重点企业人才要达到13500人,企业人才的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贯彻实施《国家公务员法》,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要求,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到2*0年,党政人才学历普遍达到大专以上,其中本科学历在60%以上。党政机关每年的自然空编,用以引进如计算机、外贸、规划等高学历、复合型人才,不断改善党政人才队伍结构。
3.突出培育一批社会事业、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文化旅游、房地产、物流等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进步的社会,发展是包括社会事业在内的、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到2*0年,要建设一支2300人左右,与教育强区相适应的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其中,省级特级教师4人,市名师6人,市名校长4人,市学科带头人8人,区级名师40名,教师队伍高:中:初专业技术职务比为10:45:45。建设一支500人的高素质卫生人才队伍,培养选拔区级名医20名(其中市级名医2-3人),医务人员高、中、初专业技术职务比为5:20:75。建设一支*人的文化旅游、房地产、物流业人才队伍,力求文化旅游业、房地产业、物流业人才总量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协调,人才素质提高与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同步,以实现人才资源持续开发与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良性互动。
4.培育发展众多的农村实用型人才,使更多的农村人才脱颖而出。到2*0年,培养选拔各类农村实用人才8000名,其中具有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达到1000人。大力开发柑桔、畜牧、蔬菜、水产等产业急需的人才。在产业分布上,柑桔、花卉、特禽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人才数量有较大的提高,总量达到*人;休闲农业、技术咨询、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农村特色产业人才比重占到10%。重点培养100名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区级拔尖乡土人才。
三、人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加大投入
1.健全组织,搞好规划。在现有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分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机制。加强对人才工作的规划编制工作,使人才规划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规划同步实施。各乡镇(街道)、部门按照人才规划要求,制订相应的实施办法。
2.加大财政投入。优先把人才开发工作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区财政在确保每年人才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按照经济发展和人才工作的需要适当增加预算。各乡镇(街道)、部门也要安排相应的人才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
3.建立人才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