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专业技术人才、新型实用型人才相对较少,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更为缺乏。从人才层次上看,中低级人才比较多,高层次人才相对较少,全区初级及以下人才占人才总量的80%;高级人才仅占0.6%,且年龄趋于老化。
(3)人才队伍不稳定。*籍大中专毕业生回*工作的年均约200人左右,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党政人才通过双推双考及其他方式到发达地区任职;一部分水平高、成果多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与高级技术人才因为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等原因流转到发达地区。十五期间,我区共有42名党政优秀人才,120余名骨干教师流出*,同时,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国际贸易、计算机、生物工程及高级技工等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实用人才难以引进。
(4)人才作用需进一步发挥。人才管理机制滞后经济发展,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用非所愿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远未落实到位,机关和事业单位拥有的大批人才很难流向企业;人才社会化、市场化进展缓慢。由于经济总量小,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不大,吸纳和集聚人才的能力不强。
(二)“十一五”人才发展趋势分析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跻身百强城市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才发展宏观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从总体上看,人才发展环境将会出现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的有利局面,主要体现在:
1.人才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各地、各部门将会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想方设法吸引高层次人才,竞争的手段会进一步加强和多样化。经济结构调整、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知识创新等因素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特色竞争”战略的指导下进一步创造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将是提升我区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2.我区“五个主导产业”及“410”产业规划的实施,与此相关的机械电子、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竹木家具、农产品加工等专业技术人才及高技能人才将变得更加紧缺。此外,我区的旅游、物流行业、信息业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将会迅速增加,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会有较大幅度提高。
3.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工业立区、商贸兴区、生态建区”三大战略的实施,我区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对人才的吸引和聚集力会不断增强。本地大中专毕业生回归率有望得到稳步提高,人才流进与流出会趋向平衡。同时我区将逐步融入“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体系,发达地区人才的柔性流动将成为我区借智发展的重要形式,中西部大学毕业生仍将是我们吸纳人才的主要对象。
(三)人才需求预测
根据我区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的需求,人才总量的增长比例应考虑到gdp的增幅以及目前我区人才的现状。到2*0年,全区需补充各类人才18000人,其中需求较多的主要有五大类:(1)专业紧缺类。主要是目前机关企事业单位紧缺的规划、外贸、项目等专业的人才;(2)企业经营类。主要是为实现“工业立区”需要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如企划、信息等;(3)第三产业人才。主要是文化旅游、建设流通、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专业人才;(4)企业高技能人才。重点是服装、机械、化工、建材等行业的高技能人才;(5)农村实用人才。重点是与发展效益农业、旅游休闲、农产品加工等农村实用人才。
二、人才建设的战略目标、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和重点
(一)战略目标
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