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和需求预测
(一)“十五”人才发展评价
1.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
“十五”期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开发人才资源,人才队伍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区人才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人才结构改善与经济结构调整基本相协调,人才素质提高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本相同步,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人才总量增长较快,人才结构有所改善。到20*年底,区属各类人才总量为18713人,其中党政人才700人,专业技术人才7413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636人,技能人才4865人,农村实用人才2099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才6395人,占人才总数的34.2%,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2033人,占人才总数的10.9%。人才正趋于年轻化,人才的新老更替已走上良性循环,35周岁以下人才增长数额很大,我区人才队伍得到了及时的补充。人才结构的逐步优化大大增强了人才队伍的活力。一大批年轻人才走上关健岗位,在全区初步形成了一支有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2)人才环境逐步优化,人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五”期间,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才生存和发展的硬环境有了明显改善。软环境方面,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意见》、《*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办法》、《关于实施创业素质工程的意见》、《关于全区深入推进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我区人才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政策保证,使人才环境得以改善,政治生活待遇得以提高,人才创业立业的氛围逐渐形成。区财政对人才建设投入不断加大,从*年开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每年均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人事部门也建立了公共人才服务体系,为人才流动提供了绿色通道,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人才的价值得以体现。
(3)人才培养机制日趋健全,人才引进形式不断创新。党政人才的选拔培养全面贯彻了公开招考、公平竞争的原则,20*-20*年底,全区共公开招考录用公务员66名。企业家的培养机制与成长环境得到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脱颖而出。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引进形式不断创新,我区开展的“西部招才,东部引智”活动,在“十五”期间 ,共引进本科学历以上人才430余人,充实了我区的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队伍,基本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此外,我区农村人才成长迅速,“万民农民素质工程”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成效,数以万计的农民掌握了新的就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
2.存在问题
(1)高层次人才匮乏。按照三支队伍的统计口径,我区每万人口中拥有的人才数量为472人,低于全省560人平均水平。按学历层次分,每万人口中拥有本科学历人才为86人,低于全省平均1*人的平均水平;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人员,列入省“151”人才工程、市“115”人才工程人员为64人,总量和比例在全市靠后。具有高级职称人才仅107人,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缺口很大。
(2)人才布局不合理。从人才分布看,党政人才队伍中文秘、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类人才比较多,熟悉wto规则、外经外贸、法律、工业经济等人才比较少;事业单位中91.1%的人才为教育、卫生类,熟悉规划、环保、计算机、英语人才相对较少;企业单位中文秘、化工、财务人才相对较多,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