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化程度低,市场信息不对称,应变市场变化的能力弱。
五是农民非农就业率低。全区三次产业的比重20.9:26.8:52.3,农业比重明显偏高,比全省、全国分别高出14.1个百分点和7.3个百分点,农村人多地少、就业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20*年,全区农业人口23.23万,占总人口的56.9%,农村实有劳动力13.46万人,其中在一产就业的比重高达3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2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3*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09元,其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只占34.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6.45个百分点。
(三)潜力与前景
1.交通区位再创优势。*区区域内浙赣铁路、320国道、46省道、杭金衢高速公路贯穿境内,区内乡村公路配套,交通十分便利。2*0年前还计划建成杭新景、黄衢南高速公路,建成衢常铁路,到时*将真正成为四省边际交通枢纽,对周边的辐射力将进一步增强。
2.农产品加工、出口、增值的潜力大。农产品加工、出口势头强劲,加工产值每年以50%以上的幅度快速增长,出口额每年以50%以上的幅度快速增长,农产品产业链不断延伸,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加强、速度加快,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3.转移、消化农村劳动力的潜力大。农民培训转移的力度大、步伐快,每年新培训农民2万人,农村劳动力每年以6%以上的速度向二、三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为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加快流转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
4.省委、省政府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大。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为加快*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规划的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区域范围609平方公里(不包括新新街道、白云街道和黄家乡)。
规划期限:20*年至2*0年。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平安*”、“文化大省”和市委“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战略部署,围绕“跻身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加快“五大*”建设,扎实推进“工业立区、商贸兴区和生态建区”,转变增长方式,突出特色、强化绿色、增加投入、和谐发展,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加工农业、出口农业、城市农业、生态农业,加快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进程,走循环、高效、可持续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并举原则。特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发展经济效益高的农业,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发展生产和培育市场并举原则。在抓好生产的同时,既要发展本地市场,又要拓展外地市场。产品的最终定价是市场,市场决定产品的生命力,只有既注重生产又注重市场,产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坚持特色竞争和市场取向并举原则。坚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农业时,要充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