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的背景和依据
(一)背景和依据
1.背景。通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到十五期末,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26亿元、第二产业8.07亿元、第三产业15.6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9:26.8:52.3,农产品加工产值10.65亿元,农产品及加工品出口550万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元。
*区新农村建设动员会的召开,赋予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更多的内涵和要求,进一步明确了特色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工作重心,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特色就是发展动力,特色就是产品生命力、特色就是市场竞争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需要,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需要,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五大*的需要,是缩小农业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2.依据。《金衢丽地区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带发展规划》、《*市“345”特色农业产业规划(20*年—2*0年)》、《*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二)规划条件
1.有利条件
一是交通区位优势。*区属*省*市市辖区,是*市政府所在地,是浙西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中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浙、闽、赣、皖四省交界,素有“四省通衢”之称,浙赣铁路、320国道、杭金衢高速公路贯穿境内,区内乡村公路配套,交通十分便利,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内陆腹地的结合部。随着九景衢铁路、黄衢南高速公路、龙丽高速公路、杭新景高速公路等相继建成,将进一步拉近与周边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
二是生态环境优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2℃,年平均降雨量1650mm,平均无霜期256天,年日照时数为2118.6小时。*区地处钱塘江上游,有着独特的区域优势和水资源优势,**江、*江流经*区,水量充沛,*江上游有两座阶梯式高坝型水库,为国家一级地表水。农业生产基地的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无污染农产品产地环境的要求。
三是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有所提高。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和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柑桔“三疏二改”、“降酸增糖”优质改造技术、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畜禽无公害养殖技术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技110和农民信箱的应用,促进了农村农业信息网络的形成,科技和市场信息的发布提供了更加快速便捷的通道,为特色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是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区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柑桔之乡”、“中国特禽之乡”和“中国花木之乡”。柑桔产业:种植面积20万亩,年产量30万吨,产值达3.54亿元,位居全省首位。现有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