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科技创新的服务体系
1.科工会及网上技术市场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科工会、网上技术市场等科技合作平台的公共服务职能,为全区经济主体、特别是广大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区科技系统要坚持“干部职工联系乡镇街制度”,常年征集技术难题,网上定期发布、及时组织对接、跟踪合作成效。运用网上技术市场方便快捷、联系面广的特点,为企业寻求优质价廉的科技合作者;巩固发展与大专院校的长期科技合作关系,精心准备好每年的科工会,追求最佳合作成效。充分利用各种政策,积极引进外界智力,解决企业工艺技术难题。
2.工业科技110及农技110
工业科技110要在整合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网站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建设成为让外界了解我区的信息门户;成为我区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第二课堂。农技110在巩固提高农村信息服务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传播、培训和推广力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撑。
3.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
进一步健全乡镇(街道)和部门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不断完善有利于自主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产业的政策,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科技法律法规的宣传和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倡导创新文化,推崇探索,宽容失败,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风尚。
4.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扶持民营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扶持风险投资、专利代理、科技咨询等机构的发展。
(三)建立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体系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十一五”期间,在引进特色产业急需的高级创新人才的同时,重点组织企业进一步加强与大中院校合作,通过定向培养、重点引进、业余培训等方式,培育工业创新人才和高级实施人才,对于引进国内外高技术人才,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给倾斜,不断加大引进高技术人才的力度。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人才工作专项经费,确保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潜能。
建立“*区年度科技计划”,鼓励科技人才通过申报区、市、省和国家的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各级政府的科技引导经费,通过项目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获利能力。建立“*区政府科技进步奖”,每两年评审奖励一次,继续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和“拔尖人才”的选拔。落实科技成果奖励、专利资助、技术入股等各项政策,激励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大胆创新,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要大张旗鼓地给予表彰。
(四)完善全社会的科技投入体系
科技投入是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发展的后劲所需。“十一五”要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根据《*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的规定和省、市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区的实际,到2*0年区本级财政安排科技经费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必须达到4%以上。同时,要科学合理使用财政科技经费,提高其使用效能和引导功能。
发挥企业科技投入主体作用,所有企业都要用好国家和省市的优惠政策,提足用活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其中省级高新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5%,市级不低于3%。同时,通过申报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各级政府的科技经费,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投入。
鼓励各行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