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污染控制和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推广工业废水处理回用技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烟尘的高效处理回收技术;化工、造纸等重污染行业的清洁生产集成技术。
2.城乡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技术和规模养殖场的沼气发电技术、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技术、城乡生活垃圾高效资源化处理技术;推广生活节水、建筑节能、节材和资源再生利用等方面的新技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努力发展循环经济。
3.环境安全预警。重点推广应用大气质量监控与处置技术;水质在线监测、流域水质监控、预警和管理技术;生态功能调整与修复技术;为“生态建区”提供技术支持。
(四)科技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工程
1.现代物流业。推广现代物流系统优化技术、物流信息控制与管理技术、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融合技术、供应链全过程优化技术,促进我区专业市场群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实现“商贸兴区”。
2.现代服务业。应用数据通信传输、电子传感、电子控制及计算机处理等信息技术,提升生活服务业、做强生产服务业、优化公共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信息化,建设“数字*”。
3.教育卫生。运用信息化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要研究地方病的防治技术,应用重大高发病的预防和诊治新技术、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和治疗新技术,引进先进的诊疗设备,为全区人民提供健康保障。
4.科技强警。重点是加强电子科技的防御系统、监控系统的建设,加强公安部门的科技装备,向科技要警力。
5.公共安全。重点推广应用防洪抗旱、森林火灾、地质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监警报技术和减灾技术,重大疫病防治和预警预报技术,以及爆炸火灾、恐怖活动等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的预测、预防、预警以及应急救援技术,为建设“平安*”提供科技支撑。
6.规划建设。积极推广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室内环境质量检测系统等先进技术,提高城乡规划和建设水平,积极推广应用节能、节材等关键技术,探索建设节能型、智能化的住宅小区,切实改善城乡人民的居住环境。
四、建立完善四大体系
(一)初步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十一五”期间通过各种要素的倾斜,着力培育壮大2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2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独立组建或与高校院所联合组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其中医药、兽药、生物、电容纸和储能材料等5个中心争取进入省先进行列。五年内,每个研发中心都要创新2个以上高新产品或省级及以上新产品,申报5件以上专利。
以五大工业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研发中心和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的试验基地为主体、联合国内外高校院所,争取创建3-5家按市场机制运作、服务于全区行业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充分发挥“科工会”、网上技术市场等科技合作平台的作用,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谋求建立“借脑引智”的长效机制,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创新合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充分利用中心城区的优势,积极支持民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到“十一五”期末,初步建立起以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基点,以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民营科技服务机构为框架,以高校院所为依托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二)健全有利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