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构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平台,力争引进1000万元以上农业加工型龙头企业1-2家,建成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2家。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抓好柑桔、生猪等农产品产业协会建设,提高协会在服务、协调和销售方面的带动作用。把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加强农业执法,制订和完善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和优质农产品推广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按照国务院提出的“普查、防疫、控制、扑杀”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防治体系,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切实做好禽流感防治工作。
坚持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不动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亮点。积极培育发展各类专业市场,促进市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快上洋市场园区建设,确保6个已挂牌出让项目开工建设,3-4个项目开业。启动百家塘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力争1-2个项目落地。不断拓宽发展领域,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作用,积极发展家政、保洁、修理、特色小吃等社区服务业,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扩大就业渠道。促进房地产、管理咨询和中介服务等产业健康发展。高标准编制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丰富旅游文化,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休闲旅游产业。
坚持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不动摇,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着力增强民营经济的竞争力。引导民营经济走开放引进之路,积极参与区内外竞争合作。引导民营经济走规模发展之路,重点做大化工、服装、机械、建材、家具等产业。引导民营经济走科技进步之路,鼓励民营企业在研制开发新产品、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引导民营经济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民营经济走创新推动之路,通过制度、技术、管理和文化的创新,加快各类要素的集聚,提升发展水平。
坚持科技创新不动摇,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切实强化科技、人才的支撑。加强区域内科技资源配置,加快构建富有活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注重依靠科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实施科技项目,以项目拉动投入,以投入促进科技进步。积极支持企业与科研所和大专院校的合作,加大技术创新及对新产品的开发力度。紧紧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人才三个环节,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建设,调整优化人才结构。继续开展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学习日活动,全面实施全民素质工程,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的转化。多形式开展公务员、企业家、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多渠道引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三、知难而进,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我区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近郊农村的资源优势,统筹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围绕“城乡一体化推进年”和“文明城区创建年”活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抓住城乡户籍管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城乡居民平等就业、外来人口子女平等就学,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集镇中心村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努力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差别。
切实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以城市化带动城乡一体化。紧扣城市化步伐,发挥城区对区域经济的集聚、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