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直属各单位:
一、充分认识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区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城郊型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蔬菜产业取得较快发展,已成为我区五个特色农业产业之一。进一步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对丰富我市城乡居民“菜篮子”,保障我市居民餐桌食用安全,维护城乡稳定有积极的作用。我区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生态条件和现实基础。但由于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区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存在基地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老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一些先进的蔬菜生产技术和成果推广到位率低;蔬菜安全质量难控制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展。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重要性,围绕蔬菜产业基地化、无害化、产业化发展方向,发挥城郊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努力提升蔬菜产业,促进我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工作重点和目标
(一)加大无公害蔬菜新基地建设力度。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在原有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基础上,认真搞好蔬菜产业规划,切实加强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提升蔬菜市场竞争力,促进蔬菜产业向深层次发展。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全区建成2万亩常年无公害蔬菜基地,建成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集中连片蔬菜特色基地。20*年,要新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2500亩以上。要切实加强以新建蔬菜基地为重点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蔬菜基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蔬菜基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二)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培育和发展蔬菜配送企业,确保蔬菜供应质量;培育和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蔬菜加工企业,使菜农在延长蔬菜产业链中获得更好的效益。要把开发高档次、高附加值蔬菜产品及其加工绿色无公害干鲜蔬菜产品的企业作为发展无公害蔬菜的重点工作来抓,在产品加工、包装上加大投入,在“精、深、优”上做文章,改变原始粗放经营管理模式,逐步推行统一规格、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检测标准的“五统一”标准,努力打造无公害蔬菜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三)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力度。积极做好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推广和应用,引导农民在废弃腌塘、低洼田间内种植莲藕或茭白,推广种植反季节高山食用菌等。要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活动,举办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不断提高菜农科技致富能力。
三、完善无公害蔬菜生产扶持政策
(一)加大蔬菜基地建设的投入。坚持以菜农为主体、政府部门适当扶持、乡村集体配套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对蔬菜基地建设的投入。对新建常年无公害蔬菜基地(食用竹基地)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政府给予一定补助,用于新基地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当年集中连片新建无公害蔬菜基地(食用竹基地)500亩以上的,享受区财政贴息贷款优惠政策。
(二)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投入。对50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蔬菜的保护地栽培,每发展一只150平方米的毛竹大棚补助250元,180平方米的钢管大棚补助1000元;防虫网每平方米补助0.6元;每发展一盏频振式杀虫灯补助250元;每推广1亩微喷滴灌,补助300元;发展食用菌3万袋以上,每袋补助0.05元。
(三)加大对龙头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