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建设;区农办牵头组织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水利局牵头组织实施的“万名农民饮用水工程”、“百里清水河道工程”;林业局牵头组织实施的“百村万樟、园林下乡”、生态绿化示范村建设、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工程;民政局牵头组织实施的下山出库移民工程;农业局牵头组织实施的生态养殖园区、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及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水利局牵头指导实施的农村改水改厕工程;交通分局牵头组织实施的“康庄工程”、“千里绿色通道工程”;生态办牵头组织实施的生态乡(镇)村建设;国土分局牵头组织实施的农村宅基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以及其他政府性投资的各类农村建设工程和项目的资源,扎实推进村庄整治配套各项工程建设。
3、建立和完善村庄整治建设长效机制。倡导勤勉、自助、协作的精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自觉地参与建设和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相应的长效管理机制,依靠群众自治组织,采取理事会、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等形式,把突击整治与经常性管理有机结合,形成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革除陋习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以保证建成一批、巩固一批,改造一项、保持一项,保证长远效益,使新农村建设和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牵头部门:区农办;主要配合部门:区发展和改革局、规划分局、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教育体育局、建设局、国土分局、交通分局、环保分局、有关乡镇(街))
六、全面开展“清洁*”行动,改变农民生活居住环境
1、继续组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进一步调动各方力量广泛开展以清理垃圾、清理河塘、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污水等为主要内容的“清洁*”行动,重点突出集镇、道路两侧、河道、池塘和卫生死角的卫生整治,做到道路两侧地下无垃圾、堆积物,水面无漂浮物、河道无障碍、河岸无垃圾,辖区内无暴露垃圾,农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绿化美化村居环境。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党员干部卫生责任区制度、村民环境卫生公约等长效保洁制度,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卫生环境治理和维护工作。采取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村民卫生习惯,提高文明素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树立一个环境整洁优美的农村新形象。
2、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科学处理。加大农村畜粪处理为重点的农业面源污染处理力度,把农村生活污水、人畜粪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沼气工程结合,大力促进农村沼气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万田乡、九华乡等畜禽养殖多的村级沼气工程配套建设,进行农村厨房改革试点。农村面源污染处理要与卫生村创建工作相结合,制定卫生村创建标准,明确创建要求,制定创建计划和方案,通过卫生村创建加快推进村庄面源污染科学处理。(牵头部门:区农办;主要配合部门:区建设局、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教育体育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卫生局)、国土分局、交通分局、环保分局、有关乡镇(街))
七、加快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
1、大力开展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根据就近、节约经费的原则,按照市场化运作、分级负担的投入的要求,采用三种模式,扎实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对城市延伸处理,主要采用“户集、村收、村运、市处理”的方式处理垃圾。涉及7个乡镇28个村;对乡镇集中处理,主要采用“户集、村收、乡镇运、区处理”的方式处理垃圾。20*年涉及8个乡镇140个村,20*年涉及12个乡镇191个村;对就地分捡处理,主要采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