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大力支持和深入推进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职业院校合作办学、联合招生,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第二,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重点提高实践能力。近年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推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学校发展充满生机活力。今后,要重点抓住顶岗实习这个关键点,集中力量解决这个难点问题,认真总结和大力推广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切实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学生顶岗实习一年和高等职业教育学生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完善弹性学习制度和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学生实习保险制度,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第三,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深入推进实施“一网两工程”。要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主要基地,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农村学校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推动形成覆盖县、乡、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进一步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 深入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培训工程。
第四,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快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实行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建设计划向农村倾斜政策。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全面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引领和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把德育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提高职业学生的素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全面实施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方案,深入推进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
这里,我要特别:巩固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推动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和加强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力增强培养高素质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提高质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使命和责任。但是,目前有些地方有些同志依然热心于“规模发展”,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冲动非常强烈,这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务必要转变观念、深化认识,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第一,走内涵发展道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要继续稳定招生规模,认真做好2009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安排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大紧缺人才培养力度,加大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力度。各类高校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立足校情,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更加主动地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各地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的需求,科学规划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布局;还要制定鼓励学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的政策措施,努力使各类学校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充分发展,为祖国、为人民作出各自的贡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