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第一,加快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推动素质教育取得新的突破,必须坚决克服“应试教育”的错误倾向,下大决心、下大力气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此,必须采取综合配套的改革措施,解决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均衡配置资源,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和建设,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二是均衡配置教师,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积极推进校长、教师定期交流;三是全面推行把示范高中的大部分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全面推动中考改革和学生评价方式改革;四是在清理和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基础上,继续支持和办好一批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五是建设和完善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评价、监测和督导机制。
近年来,许多地方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实践,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要认真总结和推广这些先进经验,开展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活动,努力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
第二,继续抓好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两大重点。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要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个主题,切实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切实落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的各项重大政策举措。继续抓好德育课程教材建设,落实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的要求,将德育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中。加强学生世情、国情和社情教育。研究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二是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紧迫任务。要在继承和弘扬我国教育传统优势,夯实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的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力度,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继续做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修订工作,扩大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范围。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进一步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勤奋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
第三,巩固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三项重要成果。一是广泛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落实好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强身健体,磨练意志,快快乐乐地成长。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抓好科学营养和预防近视工作,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深入推进招生评价制度改革。坚持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全面推进中考招生和学生评价方式改革。发挥高考命题的素质教育导向作用,深入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内容改革,全面推行平行志愿等录取方式改革。做好重点建设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改革工作。三是大力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教育督导条例》即将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审议通过后,各地要抓紧做好学习、贯彻和实施工作。继续开展部分省(区)“两基”国检工作,做好“两基”巩固提高督导复查工作。加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重点专项督导检查,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试点。积极推进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建设。健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测试。
第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积极推动校外活动场所和爱国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