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师资队伍的差距是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目前,我区义务教育事业正处于从“物本建设”转向“人本建设”的历史发展时期。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突破一些政策瓶颈,已成为我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之所在。今后一段时期,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为适应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根据我区实际,充分挖掘师资潜力,提高师资使用效率,统筹使用城乡教师编制,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
(二)统筹优秀教育人才。立足全区,统筹区域内的优秀教育人才,积极营造一种变“一校所有”为“全区所有”的人才使用模式。以完小层面的“教育托管”,农村初中层面的“管理共同体”和农村中心小学、初中层面的“名师农村工作室”为载体,建立和完善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区教师支教服务农村”等制度。帮助农村学校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同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高级专业职务聘任和表彰奖励中的比例,不断壮大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校长和管理人员是教育的重要人力资源。进一步推进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打造一支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化的管理人才队伍,以确保*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强化任期目标考核。继续推行校级领导任期制和定期交流制,推动城乡学校管理人才的流动。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依法加强教师的培养工作,逐步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保障与审核机制,做到专款专用。充分发挥区级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和薄弱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广泛性;帮助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强化校本培训工作。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创新培训手段,推动城乡教师的广泛互动与共同提高。
四、依法保障就学,维护弱势群体的受义务教育权益
(一)落实好免费就学政策。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好国家和省政府有关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政策,特别是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认真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就学工作,维护每一位适龄儿童的入学权益。
(二)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入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衢委发[20*]15号),对取得《*市区居住证》的居民,给予同等政策待遇。对于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就学对象,坚持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和“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完善流动人口义务教育档案和学籍管理制度,切实做好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就读工作。
(三)依法保障特殊教育。要切实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发展的整体之中,不断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就学保障,努力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增强普通学校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跟班就读的能力,积极创办培智学校,确保残疾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五、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范运行
(一)明确政府及各部门的职责。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府督导评估制度,研究制定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对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对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开展督导评估,将评估检查结果作为考核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表彰奖励的依据。由区政府牵头组织成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发改、财政、人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