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从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迈进”战略目标为指引,充分运用抓工业的理念抓竹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做大做强竹产业综合实力这条主线,按照“抓二产、促一产、推三产”的工作思路,坚持走“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拓市场”的发展路子,提升毛竹基地生产建设水平、毛竹加工转化水平和竹制品市场竞争水平。
(二)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区建成1个省级毛竹现代示范园区、10个竹林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和10万亩毛竹丰产林基地;20万亩中低产毛竹林得到有效改造,竹林经营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规模型企业达到30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家、超5000万元企业5家、超1000万元企业15家。全区实现竹产业总产值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5亿元,第二产业8.5亿元,第三产业1.0亿元。竹区乡镇农民人均竹产业收入翻一番。
二、做大做强竹产品加工业
(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充分利用“中国竹炭之乡”、竹炭原产地保护两张优质“名片”,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竹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层次。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废物利用型竹产品加工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努力构建竹产业集聚发展平台,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打造中国竹炭生产加工基地和产品集散中心。依托*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用地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促进竹加工企业集聚发展。
(二)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创新品牌,开发名优新产品。把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纳入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的重点扶持对象,根据企业规模、经营水平、带动能力等情况,确定一批重点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挂钩扶持,并努力培植一批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对规模型龙头企业根据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一定额度的贴息或补助。对符合省级龙头企业申报条件的,积极帮助申报。积极支持竹产品加工企业包装项目,争取上级的各种扶持政策,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三)大力发展毛竹加工。鼓励企业建设原料林基地,动员企业将产品的初级加工延伸到乡、到村、到户,提高企业对农户的带动力。引导和鼓励千家万户开展毛竹初加工,发展一批竹产品加工专业村和专业户,对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新发展竹产品加工专业户,每户奖励10000元。
三、努力提高竹林基地建设水平
(一)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积极推广配方施肥、挖沟引鞭、蓄水灌溉三项实用技术,积极探索推广钩梢技术,提高毛竹生产技术水平。建设高效笋用林基地、笋竹两用林基地和大径级材用林基地,每亩年产值达到1000元以上。对部分高山、陡坡、大中型水库周边等生态敏感区域的竹林,实施轻耕式生态经营技术,提高竹林经济效益。有条件的乡镇,要积极组织实施“栗套竹”、“杉改竹”工程,进一步扩大竹林面积,扩张资源总量。
(二)大力改善竹区基础设施。结合新农村建设、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将竹区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纳入规划,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改善竹林生产经营条件。全区每年规划新建竹区林道50公里,新建竹林灌溉蓄水池500立方米。新建竹区林道宽度在3.5米以上,经验收合格的,每公里补助10000元;新建竹林灌溉蓄水池,每立方米补助50元。力争到2010年,全区竹林生产经营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三)大力培育丰产示范体系。抓好省级毛竹现代示范园区建设,认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