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街道)科委、直属各单位:
一、工作目标
全年食用菌栽培总量达到3000万袋(标准袋),其中发展秀珍菇、杏鲍菇、茶树菇等珍稀品种1000万袋,实现综合产值4000万元;香菇、金针菇、黑木耳等常规品种1500万袋,实现综合产值4000万元;竹荪、天麻、灵芝等药用品种500万袋,实现综合产值1000万元。力争创建和培育食用菌栽培规模五百万袋以上乡镇2个,栽培规模百万袋以上乡镇8个,50万袋以上的村或食用菌基地10个,种植大户500家,加工或经销企业8家,区域品牌1个,产品品牌5个。
二、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用发展工业理念抓好食用菌产业,深入实施“以新为主,扩大总量,培育龙头,打响品牌”的发展战略。以科技培训为抓手,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坚持集约经营方略,改善食用菌品种结构, 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带,提升食用菌产品质量,打响生态绿色品牌,提高产业综合效益,走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道路。
三、工作措施
1、实施“科技兴菌”战略,着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品种和新技术。通过技术培训、印发宣传资料、外出参观考察等各种形式确保将先进的栽培技术真正传播到农民手中。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扩大交流,借脑引智,引进食用菌科技人才。积极引进、培育、筛选市场紧俏的新品种,开展多种试验示范,驯化出适宜在我区种植的品种,加快高产适用栽培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引进周年化生产技术和设施,开展周年化生产,推广新的栽培模式,做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合理分配农闲季节,打价格时间差,提高食用菌的总体效益;引进推广液体菌种、一料二用、反季节栽培等先进技术,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研究和探索最佳病、虫、杂菌防治技术方案及药物;搞好保鲜及储藏加工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
2、实施“规模强菌”战略,着力推进示范基地和区域产业带建设。根据各地资源、技术等基础条件,切实加强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和区域产业带规划和培育。创建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带动全区食用菌产业科技化,把食用菌科技园建成引进、开发食用菌高产、稳产新技术基地;研究、开发适宜我区土壤、气候条件的食用菌品种基地;引进、试验、示范市场行情好的新品种和珍稀品种基地;培育、生产母种栽培种基地;进行周年化生产试验基地;大专院校学生实践、实验基地。坚持以珍稀品种为主,常规品种、药用品种并进的品种分布格局,规划衢南、衢北和*两岸三个区域产业带,着力推动食用菌生产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系列化,努力培育建设千万乡镇、百万村、十万户。
3、实施“质量优菌”战略,着力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认真实施《食用菌菌种管理条例》,加大对我区食用菌菌种厂及外来菌种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提供优质的原种和生产种。严格按省、市食用菌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要求操作,通过健全体系,完善制度,对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全过程监管,有效改善和提高我区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无公害生产。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食用菌产品,通过加强生产监管、市场准入和全程质量跟踪,健全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检测、认证体系,强化执法监督、技术推广和市场信息工作,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食用菌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生产上强化生产基地建设、净化产地环境、严格投入品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市场上执行准入标准,建立检测制度、推广速测技术、创建专销网点、实施标志管理和推行追溯与承诺制度;保障上,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标准体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