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目标
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从2009年起,在全区实施柑桔产业转型提升工程,争取到2012年,全区柑桔面积调减到15万亩以内,建立标准化优质柑桔基地12万亩,其中出口基地3万亩、加工原料基地2万亩,总产量控制在25万吨以内,优质果率提高15个百分点,糖度提高1度以上,柑桔亩增收入500—1000元。
2009年,全区实施疏树、疏大枝5万亩,提升地力5万亩,发展优新品种2000亩,改水面积1万亩;建立标准化优质柑桔基地1万亩,调减柑桔面积1万亩;实施整村推进28个村,面积3.2万亩。同时,抓好*镇*家、*乡*、区良种场等3个区级精品柑桔基地建设。各乡镇(街道)在3月底前完成柑桔产业转型提升工程规划和疏树、疏枝工作,4月底前完成增施有机肥工作。
二、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1号文件”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柑桔产业转型提升的若干意见》(衢政发〔2009〕1号)精神,把实施柑桔产业转型提升工程作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重点工程、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导、依靠科技、对接市场”的原则,按照“提品质、调结构、控面积、树品牌、创精品、扩加工、促出口”的思路,发动广大桔农抓产业转型提升,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商品化处理、品牌化营销的柑桔产业转型提升之路,切实提高柑桔市场竞争力,实现柑桔产业以品质增收、以品牌增收、以加工增收,从根本上解决柑桔“卖难”和效益差的问题。
三、工作重点
(一)重疏改提品质。深入推进柑桔“三疏二改”技术的应用,平地桔园从现有密度疏减到亩栽40株以下,山地桔园疏减到亩栽50株以下;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新增提升地力面积10万亩,使桔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到2.5%以上;改善水利条件,新增涝能排、旱能灌的桔园面积5万亩。
(二)换品种调结构。通过高接换种及更新发展等技术措施,调整品种结构,适当缩小主栽品种的比例。到2012年,全区椪柑面积从13.62万亩调减到10万亩,*蜜柑面积从1.75万亩调增到2.5万亩,象山红、南香、甜桔柚等优质杂柑面积从3750亩发展到2.5万亩。
(三)退桔园控面积。通过压缩不适宜种植区,控制柑桔栽培面积。重点是调减海拔300米以上或坡度25度以上的2.2万亩山地桔园、易受冻区域的1.1万亩低洼桔园、1.7万亩衰退老化桔园。退桔还地后,因地制宜地发展小水果、蔬菜、毛竹、粮食等。
(四)创精品打品牌。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通过标准化验收的农民柑桔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要利用*椪柑地理标志,打响衢江柑桔品牌。要着重建好*家椪柑精品示范基地、区良种场柑桔优新品种示范基地、*蜜柑精品示范基地等3个精品基地,以精品基地为重点,开展旅游观光果业(农家乐);同时,依托精品基地重点建设专业合作社和品牌,以合作社为载体建设柑桔商品化处理及冷链系统。主产乡镇(街道)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柑桔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和宣传的工作力度。
(五)引龙头促加工。鼓励企业进行技改和资源整合,提升加工技术水平,扩大加工规模,提高带动能力。鼓励企业重组企业集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和开拓市场能力。加快建立柑桔(农产品)加工小区,为柑桔加工企业集聚发展提供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创造条件引进国内外柑桔加工企业来衢江落户或建立原料基地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