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景分析
1.旅游发展实力不断提升。“十五”以来,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档次不断提高,*景区相继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区。旅游产业体系和规模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壮大,初步构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20*年接待游客1*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达5.3亿元,旅游业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2.旅游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十五”期间,完成了对全市旅游资源的普查,并组织国内众多专家,对全市的风景旅游资源进行考察、评估、论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提升*、保护廿八都、突破*关、开发*山”的建设开发思路。“十五”期间相继建成了*关景区、*山景区,进一步扩展了*景区规模,启动了廿八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使我市逐步成为三省边际休闲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3.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我们按照“发展一批,扶持一批”的思路,使我市旅游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旅游接待能力得到提升,星级宾馆由原有的2家发展到8家,其中1家四星级宾馆、1家三星级宾馆,国内旅行社从原有的1家发展到8家。
4.旅游区位优势日渐突显。*位于浙*部的边界地区,与**两省接壤,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陆路有杭金衢高速公路、2*国道、46省道及正在建设的黄衢南高速公路,铁路有浙赣复线,航空距*机场40公里。同时,*一级公路的建成通车,2*国道的改造,以及黄衢南高速公路江郎、峡口、廿八都等互通口的设置,较好地改善了旅游外部交通环境。我市已初步具备了全面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此外,*与*、*等周边著名景点均已形成4小时旅游交通圈,沟通东南地区多条跨省黄金旅游热线上的旅游城市地位日益突现。
5.旅游目标市场不断拓展。坚持“立足周边,瞄准沪杭,拓展华东,面向全国”的旅游市场定位,积极抓住两个重要的“三角”市场:即以*为核心的*市场和以三省边际城市为突破口的金三角市场。确立了“巩固周边市场、拓展目标市场、挖掘潜在市场、挤抢机会市场”的营销策略,围绕“千年古道,锦绣*”主题口号宣传,使旅游目标市场得到不断拓展。
(二)*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主题鲜明、有较强竞争力、吸引力的旅游品牌。不论是旅游营销还是城市营销都缺乏一个统一的对外品牌形象,视觉形象较为散乱,造成客源市场对*城市及旅游产品的识别比较凌乱,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2.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相对滞后。首先,交通条件仍是制约现阶段*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黄衢南高速公路尚未建成,与主要目标市场的线路偏长,市域内旅游交通便捷通畅度低。其次,缺乏一定档次的旅游产品和娱乐场所,缺少接待大型会议及团队的会务场所,且餐饮娱乐等软件服务缺少特色,难以满足都市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
3.合力兴旅的社会政策环境有待强化。社会对发展旅游缺乏整体的理解与有力的支持,观念相对滞后,尚未真正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合力兴旅的社会大环境有待进一步形成。尽管市委市政府发展旅游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政府主导投入和政策性扶持还相对不足,缺乏有活力的投融资机制,投资渠道不宽、资金来源数量少。
(三)“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分析
从国际、国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科学发展观为发展旅游确立了产业目标,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要素资源的趋紧,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