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组织、积极引导,研究解决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建立商贸流通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制定目标,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齐抓共管,推进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全面发展。进一步理顺流通管理职能,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生产与流通、内贸与外贸有机结合的流通管理体制,按照内外贸一体化的要求,立足大流通、大市场、大贸易,消除制度性障碍。
(二)制定商贸流通扶持政策。
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各项政策,调动各类经济主体加快商贸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新型流通业态、重点商贸设施建设和重点市场发展项目给予财政资金扶持,实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和用地、用水、用电优惠政策,逐步实现有条件的工商用电、用水同价,营造重商、亲商、扶商的良好氛围。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完善我市交通网络,加快我市商贸流通服务业的现代化进程。
(三)完善重要商品监管体系。
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和调控,对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及其它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建立准确监测、深刻分析、科学预测、快速反应、及时调控的市场监测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公共信息产品,为领导决策、指导经营、引导消费服务。特别是要加强对粮、棉、油、肉、糖、菜、酒、烟、盐、药等重要生活消费品的管理和监测,及时掌握价格变化和供求情况,建立预警机制,保障市场供给。同时建立我市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对成品油、煤炭及肉、药、盐等重要商品建立公共储备和商业储备制度,保持一定的储备量,增强宏观调控和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保障我市商品市场的稳健运行。建立和完善商贸流通领域食品检测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在重点批发市场、商场、超市建立快速检测站点,对不合格的蔬菜和病害肉实行无害化处理。
(四)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强化市场监督,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市场秩序。清理、废除和修改不利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条条框框,打破地区和行业封锁,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市场环境。逐步建立商贸流通企业社会信用框架和运行机制,推进“诚信兴商”活动,提高我市商贸流通领域的信用度。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严厉打击流通领域的商业欺诈,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网工程”,保护知识产权。
(五)实施“人才强商”工程。
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强政策研究、规划引导、调控监管和公共服务,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工作效率。投入相应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对商务干部的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结构合理、廉洁高效的国内贸易管理队伍。建立国内贸易人才培训机制,引导、鼓励和资助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公益基金参与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国内贸易领域职业技能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国内贸易领域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人才吸引与交流机制,鼓励和支持国内贸易企业吸引国内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大力培育和引进商贸流通领域的各类人才,积极通过商贸流通职业教育、聘请专家辅导授课、组织参观学习等形式,提高员工素质,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整体素质。
(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支持各类商贸流通业行业协会的发展,加强协会的组织建设,增强服务意识、自律意识和市场意识,使之逐步成为推动企业规范发展和行业自律的中介组织,提高为行业和企业服务的能力,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扩大行业协会的覆盖面,加强对会员的协调、服务、指导,强化行业自律,更好地发挥其在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