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扩大商贸流通业的对外开放,通过培育新兴商贸业态和招商引资,加速推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总体目标
“十一五”时期,通过商贸流通业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把我市建设成为“三省边际最具活力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到2010年,我市商贸流通业要达到下列预期目标:
1.商贸流通业比重不断提高。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亿元,年均增长14%;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7%,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
2.核心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培育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商贸流通经营企业2家,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商贸流通经营企业7家,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商贸流通经营企业60家;培育2—3家在周边地区乃至全省有较大影响、设施较为先进、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商品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超15亿元市场2家,超亿元市场5家。专业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15%以上。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流通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3.现代流通方式更加发达。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流通业态获得快速发展,pos机、edi等先进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建立行业门户网站6个。力争全市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60%以上开展电子商务业务;连锁经营网络覆盖全市各乡镇,连锁龙头企业的连锁门店达400家以上。建立“一基地、二园区、三中心”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
4.现代商贸设施更加完善。进一步加大重点商贸建设项目投入,5年累计完成商贸设施投入15亿元。发展四星级以上宾馆1-2家、三星级宾馆2家、二星级宾馆10家。
三、发展重点
(一)推进商贸流通业现代化。
1.积极拓展连锁经营。以“万村千乡”和“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为载体,以农村乡镇为重点,加快发展连锁经营。按照“七个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核算、统一服务的要求,采用直营、特许(加盟)等连锁形式,发展连锁经营。推动我市连锁经营从食品、日用品、药品向农资、餐饮、家电、建材、汽车、维修、教育培训、家政、休闲娱乐等行业的扩展,引导规模小、实力弱、单体发展困难的中小商店加盟大型连锁企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周边地区开设连锁店、专卖店,加速我市连锁业跨地区、跨省际扩张。同时积极拓展连锁网络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各种消费品流通的“一网多用”,提高配送率。“十一五”期间,积极扶持和培育“左邻右舍”和“新红塔”两家“千镇连锁超市”龙头企业。到2010年,实现在全市各个乡镇都开设有连锁超市,50%以上的行政村设有连锁便利店,龙头企业连锁门店达400家以上。全市各类连锁经营销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的比重达到20%以上。
2.发展新型零售业态。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现代零售经营模式,改造和调整传统零售业,推进传统中、小百货店向现代化大中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专业店和专卖店等业态转型,形成定位清晰、布局合理、错位经营、各具特色的零售市场格局。结合城乡实际,进一步完善我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按照标准化超市、便利店等方式逐步改造传统的小型零售店铺,解决“脏、乱、差”的问题。规范发展互联网网络销售、电视电话销售、邮购等无店铺经营形式。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发展家电、电子信息产品、建材家居用品、文化及办公用品、服装等大型专业超市,建立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