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支持江郎山赛马场建设,丰富提升一批“农家乐”,进一步增强景区吸引力。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推行标准化管理,着力提高我市旅游服务业接待能力和水平。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82万人次以上,旅游经济收入超9亿元。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认真组织实施服务业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完善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政策,开展重点商贸企业认定,鼓励引进和发展连锁超市、特许经营、专卖、仓储、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规范提升经营管理,促进商贸流通业规范有序发展。突出南门商业街区、时代广场、滨江高档娱乐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致力打造大南门商业核心圈。以江滨路特色餐饮街建设为突破口,引导餐饮业提升档次,向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加快城北大型超市、左邻右舍二期等一批项目建设进度,启动装饰材料综合市场、浙闽赣物流基地、贺村农业综合物流中心等项目。全力推进46省道外移、黄衢南高速*互通至*北接线、花峡线花园岗-清漾-江郎山公路等项目建设,争取黄衢南高速*段建成通车,谋划建设*至广丰、*至遂昌高等级公路、*港航道等,发挥交通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提升交通服务发展、引领发展和支撑发展的能力,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汇集*。
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整合提升会展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举办大型经贸旅游文化活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会展业品牌。大力发展社区物业管理、医疗保健、家政等服务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积极培育产品设计、科技咨询、项目策划包装、人力资源培训等各类中介服务业,逐步完善城市服务配套功能;扶持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拓宽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同时,要继续加强房地产业规划和用地调控,强化开发时序计划管理,优化房地产结构,确保房地产业稳健发展。
七、突出改善民生,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上要有新突破
抓好教育卫生工作。深化省教育强市创建工作,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增加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投入,将小学、初中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从230元、330元提高到300元、450元,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投入1亿多元,加快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抓好滨江高中、江外二期、双塔初中、坛石初中、周家青小学、淤头小学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新建校舍10万平方米。深化课程改革,巩固基础教育,做强职业教育,提升幼儿教育,加强特殊教育,打响教育品牌。巩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创建成果,启动省卫生强市创建工作,健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信息监测预警等五大体系,做优做强市级医院,扶持发展民营医院。加快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第四专科医院、公共卫生中心主体工程。继续加强血吸虫病、艾滋病、狂犬病防控等公共卫生工作。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及救助体系。高度重视被征地人员、山区库区农民、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等对象的就业工作,以培训和推介为抓手,着力搭建就业再就业平台,力争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以上,帮助2000名以上失业人员、500名以上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建立完善乡镇、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加大新《劳动合同法》宣传实施力度,加强劳动监察,切实保护用工双方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启动实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费“五费合征”工作,加强社保基金监管。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面,在财政补贴标准提高一倍的基础上,将人均筹资标准从62元提高到100元,继续为21万农民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对农村老党员、老游击队员和老交通员每年补助500元医疗费。大力开展慈善捐赠和救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