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5年努力,使全市80%以上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农户人均纯收入高于省定目标。
建设农村设施促提高。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注重特色”的要求,积极开展中心镇、中心村以及规模调整村规划修编,加大经济强镇、中心镇培育力度,推进集镇建设,整治镇容镇貌,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增强其辐射带动力;扎实抓好特色村创建,重点推进清漾毛氏、和睦彩陶等特色文化村规划建设。完善实施黄衢南高速江郎山、峡口、廿八都互通口经济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南部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全面实施复合型生态公益林,将重点生态公益林每亩补助标准从12元提高到15元,确保完成造林更新1万亩以上,新增3个省级、10个*市级绿化示范村;启动实施千里富民林道建设工程,建成林区道路200公里。继续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为龙头,以“两线整治”为重点,连线整片推进村庄整治;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生猪生态养殖模式,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农民饮用水、千里渠畅、水库除险保安、农村改厕等一批民心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公共设施和环境面貌。推行林权登记抵押贷款,完善森林、非农建设用地等农村要素资源市场化流转机制,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公路、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和扩大新农村建设成果。
五、突出品位提升,在打造宜居城市上要有新突破
强化规划引领。要在市域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一规两案”指导下,进一步强化文化与城市融合发展理念,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定位,着手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市域分区规划、城市亮化总规、城市街道设施规划、入城口详规、西山公园总规、城市形象cis标志标识融入城市家具设计方案,完善老火车站广场绿化提升、老城区历史展示点建设等方案。
推进“三化”提升。力促绿化提升,重点抓好虎山公园主入口、达岭溪、迎宾大道新区段、文教路等绿化项目建设,力争城区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加大文化融入,做好城北入城口精品景观带、须江公园、老东门古城门、周家青广场等文化融入项目的规划建设;启动文化艺术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完成三塔修缮亮化、西塘古民居维修。着力优化功能,制定出台特色商业街扶持政策,以江滨路特色餐饮街、西山特色休闲街等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引导餐饮业、休闲娱乐业提升档次;加快城区菜市场建设,推进农贸城、西市街、城南等菜市场改造提升;加快实施管道燃气建设、须江游览桥、黄陈岗垃圾填埋场改造以及西山路、凝秀南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同时,按照“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的要求,有序推进城北新城的开发建设。
加强城市管理。巩固扩大“创优”等成果,积极开展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等创建,力争通过验收;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前期工作,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编制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推进数字化城管工作;加快社区办公用房建设,积极创建和谐社区;进一步抓好市容市貌整治,继续推行城市“牛皮癣”清洗、绿地管护等市场化运作,筹建城市废品收购集中经营点;改善城市管理手段,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要广泛开展市民道德文化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市民素质。
六、突出旅游带动,在培育现代服务业上要有新突破
培育提升旅游休闲业。巩固扩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成果,以江郎山“申遗”、黄衢南高速公路开通为契机,创新营销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打响“千年古道·锦绣*”旅游主题品牌。启动实施省旅游经济“十百千”工程,加快实施廿八都古镇保护与开发项目,完成清漾、和睦等特色文化村项目一期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