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积极性,对接省“三个千亿”工程,挖掘谋划“基础网络、惠民安康、产业提升”三个百亿工程项目,不断充实市级重大项目储备库。加大向上对接力度,优化项目包装,积极争取上级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重点围绕温州华侨工业园、大唐发电、*植物园、*港综合整治开发等重大前期项目,充实工作力量,采取有力措施,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列入省以上重点。
着力缓解要素制约。抓住国务院在我省开展土地利用总规修编试点的有利时机,加快我市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及时将建设用地调整到位,并抓紧做好报批工作,保障建设用地需求;出台闲置土地盘活流转政策,在规划许可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建设标准厂房、多层厂房,实施“零增地”技改,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对已供地项目,严格执行投资强度、容积率双控,防止产生新的闲置土地;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适时启动“田中村”搬迁,力争新增用地指标3000亩。继续举办投融资项目推介会,强化金融服务中心、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功能,积极争取温州银行来江设立支行,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继续对接产业需求,抓好用工培训,办好劳务集市,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创新育才引智方式,大力引进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为创业创新提供人才保障。投资4亿多元,完成电力业务用房主体工程,建成220千伏清漾变、110千伏凤林变及35千伏四都、石门、新月等输变电工程,新建新农村电气化村(镇)85个,力争年内成功创建新农村电气化市。
四、突出扶农惠农,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上要有新突破
提升特色产业促富民。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效益化发展的理念,推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要在确保粮食生产、畜禽养殖稳定发展的前提下,继续围绕食用菌、蜜蜂、竹木、果蔬、茶叶等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整合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资源,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实施,形成点面结合、特色鲜明的产业群、产业带和块状农业经济竞相发展新格局。力争全市食用菌栽培量突破3亿袋,蜂群饲养量稳定在25万箱,建成瓜果蔬菜基地5万亩、无公害精品茶园2万亩。要落实“扶农强龙”政策,抓好“四位一体”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壮大一批带动面广、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闯市场、抗风险能力,力争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积极包装推介农业项目,努力引进工商资本和市外大公司投资农产品精深加工。要继续加大对农田水利、农业机械等农业基础设施、现代装备的投入,吸引外部资本投资优势产业的开发与建设,全面实行责任农技推广、农资连锁配送等制度,优化农村社会化服务,加快推进高效生态农业上规模、上档次。
培育新型农民促创业。围绕提高农民就业创业技能,着力抓好以低收入农户、下山异地脱贫户、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和农民创业带头人为重点的素质培训工程,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力争全年培训2万人,其中技能培训8000人,转移就业5000人以上。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来料加工、“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等,努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业,支持农村能人开店办厂,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努力增加农民务工收入。以“搬得出、留得住、富得起”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市场运作、有序推进”的原则,采取整体搬迁、梯度转移、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稳妥推进下山脱贫工作,重点抓好7个市级下山脱贫小区建设,实现新搬迁山区农民2000人以上。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完善扶贫政策,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机制,拓展增收门路,力争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