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建设工业新城为载体,奋力推进工业经济新发展
做大做强“4+x”产业。落实“工业提升36条”和“保稳促调12条”政策,制定实施“4+x”重点培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集聚资源要素重点扶持“4+x”产业,精心培育主导产品,不断壮大产业链,增强产业竞争力,努力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机电产业要突出抓好110千伏以上电压开关、变压器技改及配件模具生产项目;电光源产业要突出引进高档次整灯及配件系列项目;木业加工产业要突出发展木门、家具等高附加值产品,支持门业协会牵头制定木门行业标准,打响“中国木门之都”品牌;消防器材产业要突出抓好中高档次的灭火器及救生设备项目;重视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做大“x”产业。同时,要巩固提升建材、化工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羽毛球等优势特色产业。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320亿元、增长25%以上,其中“4+x”产业总产值175亿元、增长30%以上。
切实增强科技支撑。深入推进省科技强市创建,制定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意见,搭建科技合作交流和产业服务信息化平台;支持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对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火炬计划等科研项目,加快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组织开展“百名专家教授对接百家企业”活动,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借助增值税转型改革良机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力争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0个、专利授权量达150件,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引导支持企业创牌。开展企业质量管理年活动,完善检测检验服务平台和质量保障体系,鼓励企业参与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省地方标准制订;引导支持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和品牌申报认证,踊跃参加各种展会,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力争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浙江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各2个。深入实施“811”环保新三年行动方案,完成江东区印花浆行业污染等专项整治工作,建设开发区江东区排污管网与污水处理厂接线等一批功能配套工程;推行新建工业项目能评制度,实施重点企业节能行动计划,推广清洁生产试点和绿色企业审核,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全力帮扶企业渡难关。全面落实国家、省以及我市“保稳促调12条”等各类扶工惠企政策。高度重视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化“三服务”活动,加强现场办公协调,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建立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密切关注企业生产、融资、投资等方面变化,加强苗头性、趋势性问题的研判,做到早发现早防范。引导企业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抓质量拓市场,强管理练内功,努力降成本增效益。继续搭建劳务交流平台,大力引进各类人才,着力缓解企业用工难;依托“*大讲堂”等平台,鼓励企业家积极参加学习培训,着力提升企业经营团队素质,挖掘发展潜力,激发创业活力。狠抓产业领军企业培育,鼓励企业通过合作联合、收购兼并等途径提升竞争实力;继续推进江变、恒亮、红火等企业上市工作。力争全市新增规模企业35家、亿元企业3家以上。
二、以打造旅游胜地为目标,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