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信用*”、“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通过政府引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推进企业自身信用建设,提高农资诚信经营意识,规范农资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为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设目标
农资信用体系建设,计划在20*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从20*年起在全市全面展开,力争用二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资信用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形成“名牌农资生产企业+农资批发商+农资经销商+农技推广部门”有机结合的利益共同体,基本完成“三网三制”建设(即:农资现代流通网、农资监督监管网、农资信用信息网和农资企业生产经营诚信制度、信用评价和公示制度、农民利益受损补偿机制),使我市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合格率、农资生产经营档案建立面、主要农资商品合格率都有明显提高,由农资质量引发的重大农业生产事故得以基本杜绝,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安全得以有效保障。
(三)工作原则
1.坚持部门协作原则。充分发挥农业、工商、经贸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组织、协调和服务作用,加强信息互通,搞好分工协作,强化工作互动,共同做好我市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2.坚持分类推进原则。按照“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的要求,先从农资批发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起步,逐步推广到所有农资经营网点,基本实现全市农资经营企业信用管理。
二、主要建设内容
1.建立农资现代流通网。大力培育和扶持经营规范、质量可靠、规模较大的农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建立农资现代物流中心或农资现代配送中心,并以现有农资零售经营网点为基础,采用联合、兼并等有效方式,建立起布局合理、经营规范、诚信守法的农资现代流通网络。20*年,争取完成以“六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监管、统一服务)为标准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点140家以上,使我市农资连锁经营网点覆盖全市50%以上的乡镇(街道)和20%以上的行政村。制定《*市农资市场准入规则》,加强对我市新设立农资经营主体的监管,从而形成农资市场准入把关严格、流通网络清晰、内在质量保证、经营行为规范的农资经销网络,把优质、放心农资送到田间地头,努力实现“假冒农资不上市,伪劣农资不下田,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工作目标。
2.建立农资监督监管网。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不间断的监督监管网络是农资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近期的重点工作是:
(1)加强部门监管。市农业、工商、质监、经贸、供销、安监、物价等部门要依法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切实加强部门协作,进一步加大农资生产、经营、使用行为的监管力度,适时组织多部门的联合执法检查。
(2)落实乡镇(街道)协管。聘请21个乡镇、街道的农技人员作为乡镇(街道)农资质量协管员,利用他们与农资经营使用者和广大农民接触频繁的优势,收集、传递农资监管信息,宣传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3)开展行业自律。农业、工商、供销、经贸等部门要积极引导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组建*市农资行业协会,建立行业公约、协会章程、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4)强化社会监督。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曝光生产经营假劣农资的典型案件。在重点乡镇(街道)聘请村(社区)干部、专业合作社社员、种养大户和人大代表、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