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两优6号、协优963二个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和晚糯稻浙糯36的推广,并做好协禾7号、中优1176两个连晚新组合的示范。实用技术要抓好旱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优化防治、稻草还田、超级稻强化栽培等五项主推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应用。要通过全市1880户科技示范户、高产示范户和市乡两级百亩示范方二个层面的示范,带动上述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面上应用,从而推动全市面上12万亩圆粒型多用途早籼稻、20万亩超级稻、10万亩连晚高产优质杂交稻及其配套适用技术的落实,全面促进粮食单产和效益的提高。
(二)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农业部门要强化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攻关,尤其要加大对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的试验和示范,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攻克技术难题,着力推进水稻耕作、插种、病虫机械统防、收获等主要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积极引导、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农技)服务组织和植保服务组织开展代育秧、代耕种、代植保、代收割等社会化服务,缓解季节性劳动力紧张,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三)抓好农业(水稻)科技入户工程。农业科技入户是农业部门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职能,体现农技人员自身价值,更好为农服务的有效载体。今年是我市实施农业部农业(水稻)科技入户工程的第四年,列入今年实施计划的16个乡镇(街道)要按照农业部门的统一部署,切实抓好工程实施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推进科技兴粮,不断提高种粮效益。要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农民信箱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创新农技推广和服务新机制,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不断提高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农技干部要加强学习和知识更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为农服务本领。
四、加快机制创新,培育新型粮食生产主体
(一)培育粮食生产规模大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有志青年从事粮食生产规模经营,加快培养一批“有学历、有技能、懂管理、善经营”的现代新型种粮农民,提高种粮大户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培育粮食专业合作组织。要探索适合我市实际的粮食生产合作化、专业化、规模化、统一化服务模式,鼓励、吸引工商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粮食生产的全过程,积极引导组建以粮食加工为重点的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组织。要规范和加强对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既要注重量的增加,更要注重质的提升,真正使粮食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的合作社、粮食生产的主力军。
(三)创新粮食生产服务机制。鼓励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采取季节性流转、多年性流转等方式来从事粮食生产,通过托管、代管、承包等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统一育秧、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耕机插机收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新培育1个统防统治合作社。
五、加强农田保护和建设,切实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结合沃土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等建设项目实施,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和提高耕地质量,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推进农田生产能力的提升。
(一)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全面履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赋予的各项职责。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基本农田的监管,禁止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种植多年生经济作物和从事非农项目建设。要认真做好新建标准农田面积核查、征用基本农田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