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目标
(一)深化村民自治,完善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巩固、扩大村委会换届选举成果,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目标任务的落实和深化,引导和促进广大村民通过民主的机制和方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研究村民自治与社区自治有机结合的实现形式。按照有利于资源整合、方便群众、加强管理的原则,农村社区建设一般以“一村一社区”进行。村规模较小的村、人口居住密度较高或生产生活方式相近的地方,可以按照“几村一社区”形式组织社区建设;村规模较大但自然村较分散、人口较多的,可以按“一村几社区”形式组织社区建设。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社区建设的物质基础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是村级组织和农村社区组织实施社会管理、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场所。按照“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要求,加强路、水、电、广电、通信、农田水利、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物资供应等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同时注意保护文物古迹、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有价值的村落文化遗存。与村级办公服务场所相结合,形成一个室内外设施相对完备、服务功能相对集中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坚持因地制宜、综合利用、便民利民的原则,确保中心设施满足村民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公共卫生、综合治理、便民超市等社区服务功能的发展要求。
(三)调动各方面力量,推进农村社区服务的体系化
农村社区服务要围绕村民生产生活要求,强化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社区警务综治、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广泛开展卫生保洁、慈善互助、应急救助等自助服务和便民超市、家政服务、农资供应等市场化服务,探索构建政府服务、村民自我服务与市场化服务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社区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社区志愿组织、社区民间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组织和动员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身农村社区服务事业,拓宽服务领域,开发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扎扎实实为村民办实事。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满足农村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为目标任务,在农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整合资源要素,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社区建设,以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为目标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形成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取向的乡村文明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市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和建设“中国幸福乡村”目标提供保障。
三、实施步骤
我镇2009年度农村社区工作选择在一都江等几个行政村展开,具体工作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工作阶段(2009年8月15日至2009年8月31日)
1、建立组织。镇成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人武部长、社事办主任任副组长,党政副职和社事办相关干部为成员,由社事办牵头负责实施,相关村建立工作班子。
2、制订方案。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方案。各村根据当地和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分别形成本村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
3、征求意见。召开各类座谈会,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