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各类运动比赛,掀起全民健身热潮,强健市民体魄。到2010年,各县(区)完成新“四个一”工程建设,城区建成十分钟健身圈。
7.加快行政效能建设,提升政府服务力。把增强政府服务能力作为提高社会满意度的重要途径,着力提高服务水平,树立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努力增强政府的行政力和公信力。
加强效能建设。加快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流程再造,进一步完善审批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打造“阳光政府”,实现网上审批、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和网上监察。规范发展各类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以及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减少政府规制范围,降低行政成本。加强对重点领域、热点岗位和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监督,努力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强化公共服务。重点加大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投入,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指数。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互助等保障体系。健全法律援助中心、青年援助中心、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以及防灾救灾中心等援助体系,加大对城镇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等困难群体的扶持。深入开展“千村万户帮扶”、“结对强村”和“牵手致富”工程,增强困难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开创安定祥和的社会局面。
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开展“平安*”、“法制*”建设,大力推进全民普法教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不断增强市民的安全感。健全社会预警和公共危机防控体系,完善信息披露、干部纠错问责、善后恢复等应对机制,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处理能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8.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支撑力。确立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建立多元化的外引和一体化的内培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能力,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充分发挥人才对于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支撑作用。
大力培养人才。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搞好“双百工程”和专业技术人才“135工程”建设,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五支队伍建设。不断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加快实现教育精明增长,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12年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对市技工学校等职业技校投入,培养高水平的蓝领技术工人。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尽快把*学院建成独立设置的本科院校,积极鼓励省内外名校、科研院所在宿创办分校、研发机构和人才培训机构等。配优配强各级党校师资队伍,提高市民学校教学质量。
积极使用人才。把企事业单位作为承载和使用人才的主体,鼓励其选聘职业经理人、专业营销、专业技术等高层次人才。通过政策性补贴、扩大科技贷款贴息等,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创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以及研发中心,吸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高端领军人才。加强人才市场及其网络体系建设,定期举办人才招聘会、交流会,以人才的有序流动促进人才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
完善激励机制。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重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建立市、县(区)人才资源开发专项基金自然增长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不断增加中小企业创新技术基金、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科技创业种子基金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普及等各类基金总额。
9.加快文化*建设,提升文化感召力。适应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加速发展文化事业,逐步壮大文化产业,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城市软实力提供精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