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基地、创业服务指导中心、职业培训机构等各类载体建设,不断提高创业培训水平。
推动创业实践。全面落实鼓励全民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以行之有效的扶持措施催生创业主体,壮大创业群体。完善创业启动资金支持、个人诚信等级评定和金融贷款授信等制度,大力发展和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和服务组织。
5.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提升生态吸引力。生态是*的第一资源,也是*的最亮名片。要不断提高生态建设和保护水平,努力形成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强化生态意识。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大力倡导生态理念和环保行为,在全社会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入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个人、家庭和企业创建活动,实施能效标识、环境标识和政府绿色采购等环保制度,尽快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
加强生态建设。构建“林网化+水网化”的城市生态模式,加快实施“一湖四河”水系沟通,实现湖水进城、水质提升,打造水清、河洁、景美的生态河湖,建设最宜人居的城市环境。制定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生物多样性规划,发展立体绿化,确保到2012年,市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43%和39%,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8%以上。
严格生态保护。引导社会资源向生态建设领域集中,建立废物资源化、生态产业链接、环境工程等“绿色技术”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切实抓好重点污染源治理,把限期治理计划列入政府每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坚决实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凡是有严重污染的项目一律不得办理落户手续。“十一五”期间,全市二氧化硫、cod排放量分别削减2.8%和8.3%;到2012年,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控制在5.0千克/万元以下,cod排放强度控制在5.5千克/万元以下。
6.加快市民素质建设,提升文明影响力。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培育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较高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的新型市民,构筑城市软实力的人文支撑。
深化道德教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公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从细节文明和人的基本习惯抓起,培养公民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城市规范的意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到2014年,建成省级文明城市。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促进*义工行动,带动全社会开展志愿者行动。发展社会慈善事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慈善事业和社区服务组织,以群体道德的实践推动全民道德行为的养成。
强化诚信建设。加强公民诚信教育,播发诚信公益广告,开展“诚信新农户”和“诚信单位”评选活动,组织诚信礼仪宣讲,形成讲诚信的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建立健全公民和企业诚信档案,并真正发挥好诚信档案在求职、信贷、信用消费、商务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打击逃废债务等失信违法行为,曝光不诚信的人和事,引导各类市场主体“重合同、守信用”,把*建设成为“诚信之市”。
加强智育体育。强化教育内涵建设,提高国民教育质量,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扩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现有公共文化设施规模,加快农家书屋和社区图书阅览室建设,每个行政村建成1个标准农家书屋,每个社区建有1个便民图书阅览室,健全学习型社会体系。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努力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广泛开展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将城乡居民医保卡结余资金用于体育锻炼。通过不断承办国家和省级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