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任务
20*年,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0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5万亩,新增高效渔业面积10万亩,其中淡水小龙虾养殖6万亩,“养大蟹”3万亩。全年生猪饲养量达520万头、出栏达380万头,家禽饲养量达8000万羽、出栏达6000万羽,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平均提高6个百分点以上;新增花卉苗木5万亩,其中沭阳县新增4万亩;新增食用菌0.8亿平方尺,其中*县新增0.5亿平方尺;新增栏存奶牛8000头,其中泗洪县新增5000头;新增设施蔬菜3.5万亩,其中宿豫区和宿城区各新增1万亩;杨树产业实现产值140亿元。全市引进规模以上农业项目资金23亿元,其中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实现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自营出口8700万美元。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整合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围绕十大高效产业,突出“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大”,加快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提升高效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发展重点
(一)提高园艺业设施化水平。重点发展钢架大棚、日光温室和砖混菇房等设施,积极推广喷灌、滴灌和温光调控等技术,实施“穴盘化育苗、工厂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加速提升花卉苗木、蔬菜和食用菌等产业发展层次,提高园艺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经济效益。20*年,全市每个乡镇要建成规模设施栽培基地1个以上,全市新增设施蔬菜面积3.5万亩以上,砖混菇房达0.5亿平方尺以上,鲜切花年产量达1500万支以上。
(二)提高畜禽养殖集约化水平。以生猪、水禽和奶牛三个产业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促进畜禽生产由传统的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向企业化、规模化养殖转变,提高畜禽生产集约化水平。20*年,全市新建畜禽养殖小区28个以上,每个乡镇培育畜禽规模养殖场(大户)1个以上,生猪、肉禽、蛋禽和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40%、77%、64%和77%。
(三)提高强势产业规模化水平。各县(区)突出地方优势,主攻1个主导产业,突出1—2个特色产业,按照“主导产业高效化、特色产业规模化”要求,以基地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放大亮点、做强规模,加速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规模效益。努力把沭阳县建成“中国花木第一县”,*县建成“中国食用菌之乡”,泗洪县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奶业生产基地”,宿豫区和宿城区建成“全省重要的规模设施蔬菜基地”;把杨树产业、洪泽湖大闸蟹产业打造成全国知名产业。
(四)提高高效农业产业化水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三资”投入高效农业。切实做好农产品加工园区的规划和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广、经济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增强农产品加工园区的辐射带动力。20*年,全市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以上,每个县区至少引进1个投资额超亿元、当年投资3000万元的农业重点龙头企业。
(五)提高农业品牌市场竞争力。各县(区)要选择1—2个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品牌,进行重点扶持、包装和宣传。争创省级、国家级名牌。逐步实现农产品流通从输出原料向输出产品再向输出品牌的转变。20*年,每个县(区)至少要创建1个省级农产品名牌,全市争取实现农副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