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而人民法院及其法庭则是确保全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通过审判、执行等司法活动的开展,为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民事审判与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和谐社会理念下的民事裁判;和谐社会理念下的民事调解;做好诉讼调解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工作;进行讲述。其中包括:和谐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应当也必须有人民法院的参与、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各种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更加突出,需要通过司法手段解决的民事纠纷越来越多,民事审判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法律并不是“书本上的法律”,而是“行动中的法律、民事案件审理分两个阶段,即先对事实进行认定,然后适用法律。法律适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了判决结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下,裁判民事案件时法官如何适用法律、解释法律呢、民事审判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矛盾调节器、减压阀的职能作用、民事审判应加强调解工作,要注意以公正、诚信、亲和的形象扮演好调停人的角色,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司法理念,激发、感动当事人寻求和解之路,从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整合各阶层利益,整合社会资源,避免矛盾激化,维护法律秩序,增强社会公信力、积极、全面履行释明义务,为诉讼调解打好基础、实行速裁审理,打大诉讼调解效果、把握调解时机,抓住诉讼调解的关键等,具体材料详见:
在新的形势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从政治学角度看,就是执政党要保护人民的基本人权,保障社会多元化、防止社会分裂化;从社会学角度看,就是执政党要调节各社会成员间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缩小社会收入贫富差距。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而人民法院及其法庭则是确保全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通过审判、执行等司法活动的开展,为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本文试就和谐社会理念下如何开展民事审判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职能作用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民事审判与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
和谐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应当也必须有人民法院的参与。在人民法院的各项审判工作中,民事审判是大头,是基础。“民事无小事”,民事审判工作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民事审判工作做好了,就会消除很多隐患。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各种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更加突出,需要通过司法手段解决的民事纠纷越来越多,民事审判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中,民事案件占总数的90%左右。从我院去年审结民事案件的数量来看,民事案件占全院案件总数的68%。民事案件除了传统的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等案件外,房屋买卖纠纷、医疗损害纠纷、产品质量纠纷等案件也不断上升并出现新的特点、难点。此外,涉农案件、拆迁纠纷、企业改制纠纷、征地纠纷,无不因牵涉面广、处理难度大,而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民法的基本原则与建立和谐社会理念息息相通,公平、平等在实现社会和谐中是至关重要的。公平是从利益均衡角度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确定其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分派的要求。关于公平原则的具体体现,如弱者的保护、利益的调整等,在民事法律中也多有规定。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