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保障发展,以创新推动发展;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对新**发展进程中日益凸显的优势分析;对今后**发展定位的思考 ;进行讲述。其中包括:街道经济发展与地域资源稀缺、经济载体缺乏的矛盾、落后的城市面貌与城市建设发展定位的矛盾、城市发展、建设、管理标准的提高与居民落后的生产、生活观念的矛盾、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服务重心下移与有限的就业与保障能力的矛盾、落后的社区文化和低层次的居民综合素质与城市环境改造不协调的矛盾、区对**的政策倾斜和融入大战略的长远规划,为**的深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与老城区对接的地域优势,为谋求在**率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合理的商业文化定位,为发挥潜在投资优势,做强做大商业经济,提供了现实可能性、环境改善与社区文明程度的提升,增强了居民群众对**发展定位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为**的全面协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针对区情特点,找准**的区域定位、借助整合改造调整业态,找准**的品质定位、力求协调发展,找准**的文化定位 等,具体材料详见:
经过整合改造的**,紧跟**发展步伐,解放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保障发展,以创新推动发展,一个新型的商业文化中心即将形成。在此过程中,我们进一步突出了对新**发展的定位思考,力求找准其区域定位、文化定位、品质定位。
一、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从近几年**街道发展的自身特性和历程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
1.街道经济发展与地域资源稀缺、经济载体缺乏的矛盾。建设繁荣和谐**,经济是关键。**街道1.9平方公里的面积,居住着7.1万人,是典型的居民区。由于地域较窄,原先的经济发展层次低、规模小、载体少、基础差,限制了大型经济载体的引入,近十万人的大社区内没有大型的企业、商场,构不成商业氛围,导致税源经济“大头”在外。可见,经济的长期不发达严重制约了街道保障和谐的能力。
2.落后的城市面貌与城市建设发展定位的矛盾。随着**“一核三轴两带三中心”发展构想的形成,**街道和其他街道一样,与现代化新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落后的城市基础设施、生活设施,不能满足居民要求提高生活质量,改变生活环境的愿望,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矛盾十分突出。在**建设腾飞之际,我们需要对城市和经济发展理念、模式进行重新定位,为**的长远发展提供思想和理论保障。
3.城市发展、建设、管理标准的提高与居民落后的生产、生活观念的矛盾。由于相当多的贫困人口、下岗失业人员,素质低、少技能,多数以做商贩谋生。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街道由亭棚经济向税源经济转型,这些落后的生产、生活观念与方式导致就业矛盾更为突出。大多数居民对于城市发展的理念、方式、管理标准不甚了解,在思想上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4.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服务重心下移与有限的就业与保障能力的矛盾。由于**地区集中安置着当时**市50%的下放回**人员,这部分人的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弱,竞争能力弱,大量的失业人员考验着街道的就业保障能力。据统计,**的特困户数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