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楼宇的业态进行深入研究。加强楼宇建设项目的前期研究,由市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对拟建楼宇项目的经营业态、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帮助业主提前规划楼宇主要招商业态及定位。对已建成招商的楼宇,现有业态和规划定位不符的,应逐步予以调整。
(三)发挥政策导向
尽快梳理目前已经出台的各类优惠政策,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上市融资、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政策中与楼宇经济相关的政策进行汇编,发至招商一线人员、物业部门和开发企业,做到知晓政策、懂得政策和用好政策。同时抓紧制定出台楼宇经济高端业态培育的专项政策,对成功引进国际知名品牌企业的管理机构(或招商机构)由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引导关联企业在楼宇内集聚,特别是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一批集团总部楼、中介服务楼、文化创意楼、服务外包楼、金融楼、科研楼、信息科技楼等特色楼宇,走特色化、一体化道路。
(四)实施专业招商
进一步办好楼宇专项招商活动,将楼宇招商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来抓。在楼宇招商工作中,应结合楼宇的功能定位实施专业化招商、产业链招商、业态招商。按照“服务为先、管理跟上、市区联动”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划定一批重点楼宇和特色楼宇,在对外招商中予以重点推介。进一步完善高效灵活的楼宇招商组织体制,形成楼宇招商合力,充分发挥政府、中介、业主、物业在楼宇招商中的作用,实现四方联动。重点培育一支懂经济的招商队伍,提高专业化招商水平,加大针对性招商力度。加深与项目业主单位的沟通,全程参与招商工作,把好业态准入门槛,提升经营业态定位。
(五)抓好环境建设
进一步抓好楼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建设。在外部环境上,充分挖掘潜力扩容外部停车设施,抓好公共停车场、立体停车场建设。同时结合地铁建设,加快道路交通设施改造,完善商务区步行系统,改善楼宇功能集聚区的动态交通环境。重视商务楼群的业态布局,合理调整周边业态,完善商务配套设施。在内部环境上,要重点完善楼宇更新改造技术标准,提高楼宇的建设水平和软硬件环境,解决电梯容量不足,物业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提升其综合品质。制定楼宇更新行动计划,明确更新楼宇清单,改造一批楼宇为甲级写字楼和“5a智能大厦”,打造一批高品质、现代化、智能化的商务楼宇。
(六)加大服务支持
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功能,既推进楼宇标准化管理,又积极提供个性化特色服务,打造楼宇服务品牌。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加快设立重点楼宇工作对接网络,为楼宇业主和入驻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工商、税务等综合性服务。优化楼宇建设、更新项目审批流程,楼宇建设、更新项目一律进入“绿色通道”,项目业主可申请委托政府安排代办员实行免费全程代办服务。引进管理水平高的物业公司,充分调动物业服务企业的积极性,适应楼宇管理综合服务的管理需求。出台楼宇管理导则,建立楼宇星级管理制度,明确星级楼宇评级标准,开展楼宇管理评级活动。完善服务平台,加快全市楼宇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实现楼宇规划、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的统一、全程服务和监管。
(七)完善统计制度
加快建立反映**楼宇经济发展特点和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市和区、县(市)要建立楼宇经济统计网络,配备楼宇经济统计专业人员,增强楼宇经济统计力量。重视对楼宇业态的相关统计指标研究,结合全市重点发展的楼宇经济业态,完善统计方法,设置相应统计指标。按照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制定楼宇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考核办法,并纳入相关部门的考核体系。在考核指标体系中要纳入楼宇经济业态发展的相关内容,针对楼宇的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