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工业、培养新型农民、探索经营模式、改善人居环境”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我市农业科技资源和技术创新优势,培育壮大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抓好酿酒原粮、生猪、蔬菜、水果、丛生竹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和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三是抓好市科技进步示范乡镇的创建。四是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为重点,加强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科技110、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开展科技致富带头人评选活动,创新农村科技服务机制,健全和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
(五)发挥科技对改善民生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高科技服务民生的能力
一是实施科技服务民生工程专项行动。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系统设计、优势集成,典型示范、区域推进”的思路,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为重点,以科技创新、科技成果推广、技术集成示范为主线,以示范基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载体,使科技成果惠及广大群众。20**年创建2个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完成古蔺、叙永贫困县少数民族风湿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多态性研究,做好地方病防治、防灾减灾科技行动、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行动和江阳区长江沿岸景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二是做好科普宣传工作,逐步形成常态性科普活动。结合每年“三下乡”、科普活动月以及科技活动周等大型科普活动,按照城乡统筹科技促进行动的要求,加强科普教育基地的培育和认定工作,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和专家深入农村,有针对性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把科普工作与科技宣传工作紧紧结合在一起,办好《**科技》、《科技信息》等刊物,围绕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开设科普教育网页,建立农村实用技术数据库,通过电视台、报刊、网络等现代媒体,将科技传播到千家万户。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科学执政能力
加强现代科技理论和经济理论学习,倡导良好的学习风气,建设学习型机关,提高驾驭全局、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组织科技创新、处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坚持民主集中的领导制度,完善科技项目评审制度。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联系区县、创新型企业、重点科技项目,把解决具体问题和研究全局工作结合起来。
(二)加强科技工作统筹协调,推动科技资源集成
一是加强对区县科技工作的指导和协调。要继续推进区县“一把手抓科技”工作和“科技之光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大目标考核力度,把各区县科技投入和争取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纳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区县要依托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加强技术集成和科技资源配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市局与区县科技工作会商制度,加强市局与区县党委、政府领导的沟通和联系,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加强市级部门科技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发挥市级部门科技项目、资金、人才的积聚效应,为全市科技创新服务。三是加强在泸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科研和人才的指导和协调,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为**“四个四”战略实施服务。
(三)深化科技计划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项目管理和廉政建设
以推进自主创新为核心,以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宗旨,以企业主体和廉洁高效为主线,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为重要目标,建立科技计划管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完善科技计划申报方式,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参与、专家评审、局办公会审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构建公正透明、权责明确、行为规范、廉洁高效的科技计划项目及资金监督机制;强化宏观